盘州何氏始祖孟博公考
博公十六世孙何小虎
我盘州何氏历代相传始祖为孟博公,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随征南侯傅友德将军平南而来,职任记室参军,落籍曲阳(今云南曲靖麒麟区),后因看透官场,认为宦海不足凭,遂由曲阳迁居贵州省普安州平夷里,设馆课徒,开普安学风。数百年来,开代二十,多次修谱,均未有关于始祖孟博公的任何争论。二零一零年合族重修宗谱,因人多地广,部分支系遗漏在所难免。是故,机密廷相公支系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重修廷相公支系家谱,因已经有合族总谱,为示区别,将总谱称之为大谱,廷相公支系谱称之为小谱,对遗漏失记之处做了很多更正和补充,体现了我孟博公子孙重视家族文化传承,正本清源的良好家教。然而,在大家为了敦亲睦族修谱的过程中,因涉及到家谱的印刷、祖墓的修葺,遂在族众中进行捐资,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看到了以家族名义修谱的巨大经济利益,其后很多族人四出打听,借考证孟博公来源之机,捐款筹资,以考证之名,行旅游之实,其获寥寥。更有甚者,有部分族人妄言,经过考证,我始祖孟博公系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之何孟春,系大明正德年间平云南十八寨而来。吾虽不才,亦知忠孝之义,稍明人伦之本莫大乎祖,尊祖敬宗是为人伦攸关。遂暗暗访查,得各地宗亲帮助,略有收获,今特整理成文,与诸公共享,一起探讨我盘州何氏来源。限于本人小学文化,文中不当之处尚望诸公直接指出,但请勿随意叱骂。
一、孟博公祖籍前清老谱有记载
吾族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原始老谱是前清乾隆五十九年何琼(何钦弼)所编之老谱,尚有完整的谱书保存于平关钦弼公后人何苦家里。据老谱所载:孟博公原籍南京江宁府竹子巷,由明从军随傅友德南征平滇省,因作幕曲靖府,见宦海不足凭,遂于洪武十三年迁入平夷里教读普安州文庠,普安文教自此始。而普安手抄谱上记载:始祖孟博公发籍江南即今南京松江府上海县,于明洪武十三年乃入普安平夷里……。“应天府柳树湾”在何处,今天的许多南京人都说不清楚,当地的地图也无此地名。其实1983年,应云南省弥勒县之请,南京市志办的同志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到处访查,在明故宫遗址前找到一块明万历十年(1612年)的石碑,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明代确有“柳树湾”这个地名。其具体位置在当年太医院的上方,东城兵马司的下方,位于明故宫的东南角,当年是皇城前的宫禁要地,是明中央行政机关所在地。即今南京市蓝旗街、御道街一带,是繁华的闹市区。而查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也就是说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为华亭府。元至元14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1278年),改名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27年(1290年),华亭县东北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属松江府管辖。由此不难得出结论:盘州何氏始祖孟博公应该是松江府上海县人(今上海市),在应天府柳树湾(今南京市蓝旗街)随傅友德大军南征,任职军队记室参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部队书记官)。于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居贵州普安平夷里(今平关村)。至今已经639年,共传20代。
同样,就在钦弼公的老谱里也记载了孟博公的源流:祖籍始自江南分省安徽庐江县……,始祖何潜系是状元、吴氏—何安邦、吴氏—何信—何理朝、杨氏—何国贞、杨氏—何彦珍、冯氏—何仕舜、刘氏生八大房—能字辈——希字辈—邦字辈(孟博公这一代)刚好十代,和老谱上的“至今阅二百余年、历有十世”是完全吻合的。而涪陵何氏所传出的何潜祖世系上八大房正贵生能锐,能锐生希金,希金生邦鸣,邦鸣子何满迁居贵州大定府,邦字辈的孙子辈是世字辈,这和我孟博公子何满,何满子世春相同。如果孟博公就是邦鸣公,而孟博是他的字的话,老谱世系和涪陵世系是完全吻合的。
二、孟博公的来源时间难确定
在何苦保存的钦弼公老谱谱序中,何芬(国元)自称是孟博公第十世孙,其举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大挑一等即用知县。此时何芬至少有30岁至50岁。查乾隆五十九年是1794年,距离1380年约414年,假设孟博公20岁迁居贵州,生何满公。何芬公30岁中举,则前后相隔384年才有9代人,平均43年一代显然和人类生育规律不符合。查老谱中说“后遇崇祯甲千岁张献忠洗蜀,八房同迁贵州,以避献忠之贼”,因崇祯没有甲千岁之说,结合张献忠起义时间,估计应该是崇祯甲戌岁(1634)年,假设孟博公此时迁居贵州,至1794年约160年,则130年出生9代人,平均约14年一代,也是不可能的。据何苦的资料反映孟博公后裔其位公是明朝的将军,则孟博公也不可能是1634年来到贵州。所以要确定孟博公迁居贵州时间是个很难的事情,而从前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给孟博公立碑时第九代还在世来看,如果按20一代计算的话,孟博公应该是1580年前后来到贵州才对。倘若此,则老谱谱序的时间和内容可能有问题。
三、何孟春会不会是何孟博
经过于湖南郴州大塘何氏部分族众联系,他们不承认孟博公是孟春公,原因是在该族老谱中记载有何孟春平云南是1518年,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表面上看好像时间是吻合的,但是何孟春家族源出江西庐陵,后裔由广东土墙头迁居湖南郴州,这个源流在我们老谱中只字未提,不可能先祖辈什么都不知道吧?而且何孟春在云南一支子孙才有几百人,而我孟博公子孙几万人,这个差距太大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该支系证实何孟春去世后是葬在郴州永宁乡仙岗岭猫儿穴,没有听说是葬在贵州。唯独有价值的信索是从湖南人口中知道何孟春在云南的子孙中何仲章的信息与孟博公支系很相似,但是经过联系云南该支系负责人,他们不愿意透漏信息,只是说孟博公不是孟春公是肯定的。
四、贵州普安孟博公支系传家源流诗有玄机
在普安的何虎支系一直流传说始祖是明朝何懋博,于洪武年迁云南曲靖云上(大河),再迁甘河,鹅毛寨,楠树等地。并且留下一首认祖诗:
祖籍原本是铁家,追赶杀敌到边涯。
鲤鱼背上沙滩过,韦何余卢是一家。
后人认得思中意,凤凰船头插柳丫。
该支系世代一直沿用的字辈是:孟满世星齐允景,天启应朝廷安国。而贵州兴义何龙亦称他们是普安何氏后裔,普安何氏字辈为:天启应朝文廷邦,安国正顺永荣昌。后面就没有了,该支系家谱在普安老家何龙幺叔家,他们搬来晴隆四五十年了,听说是从榔树搬来普安的,但是从哪里搬到榔树就不知道了。从字辈使用来看,何龙和何虎他们毫无疑问是一家,均问懋(孟)博公后裔,他们的字辈可能比平关何钦弼编家谱时定字辈还要早。也就是说我们孟博公支系可能在钦弼公修家谱之前就已经有了字辈,钦弼公修谱时为了使字辈便于记忆,在字辈中加了字使之朗朗上口。而普安支系斯时没有与平关合谱,故其支系使用的仍然是原来的字句。他们有一大贡献就是把孟博公迁居平关的历史记载得更加的清晰,指明是由云南曲靖的富源县的营(云)上大河一带迁移甘河,再迁居鹅毛寨、榔树及各地的。这比平关记载中孟博公是由曲阳迁居平关的记载更加的详细和明确。而云南富源的营上镇和竹园镇自古就是一家,是近代才发生行政区划分治才分开的。在该地孟博公子孙中一直有始祖孟博公卒葬大河的说法,且我们普邑支系也有先祖迁居云南竹园的记载,这绝对不是巧合,是我们孟博公支系的真实的迁徙历史。同时云南何孟春家族豹子洞支系的宗亲也证实过去所说的云南曲阳平夷卫是在今云南省富源县的竹园镇,而贵州平关村过去是平夷所不是平夷卫。云南省罗平县犀牛塘孟博公子孙也说他们的祖上是从富源县的竹园迁居罗平县的富乐犀牛塘的,他们和普邑的孟博公子孙是同一支系,只可惜这一支德字辈以上世系由于神主被毁已经无法查清楚所出世系了。个人认为普安支系所说的懋博公就是孟博公,懋是茂的异体字,而茂字正是涪陵谱中的字辈,茂字辈对应的就是邦字辈。我个人愚见,何虎、何龙支系和我们都是孟博公(懋博公)后裔,都来源于同一个始祖。先祖孟博公首先迁居于今云南省富源县的营上大河,其后子孙由该地播迁邻近的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县、昭通县、罗平县及贵州的六盘水地区各地。
从普安所传认祖诗来看,我孟博公支系有可能是来源于蒙古族。原因很简单,这个认祖诗和云南曲靖各地的余氏家族所传认祖诗是大体相同的,该地余氏家族自古相传其始祖铁木健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后,育有九男一女,九个儿子都中了元朝进士,后来他招的一个女婿也中了进士,所以有“九子十进士”的说法。元顺帝时民不聊生,发生红巾军起义,此时铁木健的子弟正在朝中任宰相、尚书、太守等要职,声名显赫,朝中奸佞小人诽谤说铁木家族要造反,皇帝接到告发后欲除去铁木一族。于是铁木健一家便逃出京城,辗转到达泸州(四川)凤锦桥。为了避免人马过多暴露目标,大队人马决定分散逃跑川内各地,并相约改姓为余。他们在泸州分散后流落到了今天的重庆、泸州、富顺、纳溪、青神、荣县、乐山等地。铁木健九子一女分散逃离时,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是元朝皇族,吟诗一首,作为日后认亲的凭证。诗曰:“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丫。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如果我们把普安的认祖诗稍稍改动几字就不难看出关系了:“祖籍原本是铁家(本是元朝宰相家),追赶杀敌到边涯(红巾作乱入西涯)。鲤鱼背上沙滩过(泸阳岸上分携手),韦何余卢是一家(一家分作万千家)。后人认得诗中意,凤凰船头插柳丫(凤锦桥头插柳丫)。”而我孟博公各支系都有“洪武赶散”、“红兵赶散”等说法,兴义余氏有“余何是一家”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而“孟博”谐音“蒙古孛”,即蒙古族孛儿只斤氏,始祖孟博公即是始祖蒙古孛儿只斤氏公族的意思,其子满公即是蛮公(蛮子公),孟博公孙子姓名和曾孙姓名调整顺序就是懋(懋博)、愈(更加)、思(思想)、虑(考虑)、忌(忌惮)、洪(洪武皇帝朱元璋),其才、其让、其政、其位、其贵、其厚(其才能卓识让其隐藏起其地位、其官籍、其富贵、其优厚的俸禄),允即是隐的意思。个人愚见,当年我们的先祖假设就是蒙古人铁木健支系,后来遇到朱元璋红兵作乱,元朝灭亡,眼见复国无望,所以才觉得 “宦海不足凭”,灰心失望之余,又害怕明朝清除蒙古鞑靼人后裔,遂改为何姓隐居云南曲阳(今云南曲靖的竹园镇),后来又从这里散居播迁云贵边境各地。也正因为要隐藏先祖信息安居下来,所以才查不到孟博公以上的祖源世系,而铁木健(孛儿只斤·铁木健,蒙古乞颜部人)正是元成宗大德皇帝铁穆耳(在位时间:1294~1307年,年号:元贞、大德)的后代,这正是族谱字辈中“其允二代(‘其允’谐音‘乞颜’上面二代被隐藏了)望东京”的原因,否则为什么要“望东京(元朝东京为现在的辽宁辽阳,即元大都)”呢?为什么会说“大德(元大德皇帝)文明发后昆”呢?一直到了大明天启年间才出现了何其位为将军,也就是字辈中的“天启应朝廷安国”。但是孟博公到何其位是五代,天启元年是1620年,从大德十四年(1307年)到天启元年是313年,前后313年左右出生五代,平均约62年一代显然是不符合人类生育规律的,只有是字辈中说的隐藏了几代,才可能相符合。再者按照老谱所说的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何钦弼修谱时的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约414年,前后才有9代人,平均46年一代显然也是不符合人类生育规律的。而“上海松江府”在元朝时候是民物繁庶之地,先祖居于上海松江府也是可能的。改姓之时为了做得更加隐秘,还接入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宋朝状元何潜先祖(正史查不到何潜为状元的记载),何潜谐音合潜,就是应该潜藏的意思。时间跨度大,人口代数少,世系源流更加扑朔迷离,明朝廷也就不可能还查得到孟博公世系了。
总之,孟博公支系来源于蒙古人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普安何氏懋博公支系世代流传的“认祖诗”也不是无中生有,至于为什么要改姓何氏而不是改姓成其他姓氏,也许是此地本来就有何孟春等何氏家族后裔,熟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借何氏的名声便于隐藏而已。可以说把孟博公硬编造为孟春公绝对是是无中生有,把“小红碑”说成是何孟春之墓更加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我们应该本着正本清源的思想研究孟博公支系源流,理清孟博公世系源流,而不要中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奸计,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关注何氏宗亲网,第一时间了解何氏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