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何营村的历史记忆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9209 次  |  2019-06-11

    何营村的历史记忆

    文字/何万平 何留站【根据史实资料整理】

    作者简介:

    何万平,男,汉族,1954年生人,中共党员,何营村西南院人。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退休干部。

     

    何留站:1976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夏邑县书法家协会理事,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夏邑县作家协会理事。斋号:大河居、六尺巷。网名:那风那雨那海。

    师从“兰亭教育奖”获得者王建国老师学习隶书创作,获河南省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群众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题记:

    树有根,水有源,国有史,家有祖。

    古往今来,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华夏子孙,无论高官厚禄,或是贫富贵贱;无论固居本土,或是游离他乡;素有思宗念祖的情怀,总想知道自己是谁?源自何处?祖先在哪里?血统渊自何人?

    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作为何氏家族中的一员,明晓祖先渊源,传承氏族血脉,感念先祖衍身赐福之恩,牢记祖宗,不忘根本,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我的家乡夏邑县何营乡何营村,是一个有历史记忆的村庄。

     

    何氏家族历史考证:

    据史料考证,何氏最早渊于姬氏苗裔,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韩氏同根同源。

    史料记载:何氏源自春秋时期韩国贵族韩瑊。

    韩王安即位后,瑊被命为公族大夫。瑊以其尚德卓才曾与韩非同掌国政。

    秦统一六国后,韩国灭亡。韩瑊携妻遁迹江淮泽水而居,操舟送济,以此营生。

    秦遍搜异己施以刀斧刑。一日遇秦探登舟问姓,瑊慌乱之中戏指河水,曰:“此乃吾姓”,探不悟而瑊逃过生死劫难。

    韩瑊因“河”而幸免于难,且江淮地“韩”、“何”谐音,随异姓为何,故何姓生,沿袭至今。

    何氏诞生后,经汉、唐、元、明、清数代繁衍与迁徙,何氏后裔遍布华夏四方。

    吾系始祖则携其中一支居于濮州。后来,为避战乱迁往成都府,寄居于金陵,祖上冲指令田丞相以子妻之于忠祖前五世。

    清祖生一子曰连。

    连生四子曰守旺、守荣、守真、守福。

    守福生良弼。

    良弼生三子,其长子忠祖是为本系先祖。

    忠祖于元末癸卯年(公元1363年)科中文进士,配田氏为妻,生三子曰希贤、希圣、希哲,迁居杞县。

    翌年,忠祖领兵平叛彭城芝麻李尽节殉职。田氏祖妣苦于南还,便携三子西行于栗城(今河南夏邑)城西十里驻足作庐,遂名其栖身地为何家营,此乃今日何营村也。

     

    何氏源流典引选录:

    汉朝司马迁《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故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都把祖先追寻到黄帝。

    唐朝《韩昌黎文全集》的世系表中记载:“韩氏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为晋大夫,食采于韩,遂姓韩氏”。

    唐朝姓氏名著《元和姓篡》里记载:“周成王第唐叔虞裔孙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

    东汉史籍《浈阳水木记》里记载:“何始祖名瑊,为韩国后期贵族,韩王安即位后,被命公族大夫,曾与韩非同掌国政。韩王安为秦所掳,韩灭,国家破亡,瑊遂携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易名何瑊”。

    2013年第三届中华何氏源流研讨会在潜山县召开,发布了“因何氏派系繁杂,其源流亦众说纷纭,故历代史学界对各派系源流归属,皆存争议。然何源于韩,韩源于姬之脉络,不仅被唐代何弘敬撰墓志铭所证实,亦为现代史学界之定论”的公告。

     

    何氏家族史迹略记:

    何营村凤凰地的传说

    何营村为凤凰栖息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已久。眼下健在的许多老人,仍能讲得头头是道。

    据考证,何氏始祖为避战乱,于元末从濮州迁居成都,寄居于金陵。

    元末癸卯年(公元1363年),何忠科文进士。翌年文挂武职,奉命征伐彭城芝麻李,不料出征未捷殉职沙场。

    先妣田氏携三子不能南还,便西行栗城(今夏邑县)十里何家营作庐,居于一座破烂火神庙内。

    火神庙庙前有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槐树,树身粗壮,枝繁叶茂,遮阴蔽日,甚为壮观(编注:上世纪60年代老槐树尚存,树干空洞可容三四个顽童戏耍)。

    槐树西南方向,有一枝树枝十分突出,长约四丈有余,长势旺盛,顶端翘首向上,直插苍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之下的祥和景象。

    公元1368年深秋的一天,从天空中的西南方向飞来了一只凤凰,落在了老槐树的这枝树枝上。

    这只凤凰在这枝树枝栖息了三天三夜,既不声不响,也不吃不喝。

    客居于他乡的田氏面对此情此景,心中顿生思夫思乡之念,于是喊来三个儿子前来跪拜。

    田氏母子四人礼毕之后,这只凤凰便舒展开翅膀,向西南飞去了。在飞行的途中,这只凤凰又回过头来,对着田氏母子四人长长的鸣叫了三声,点了三下头,像是在给田氏交流什么,慢慢的消失在视野之中。

    (何氏族人的口述笔传里,把这件事描述为在天有灵的老爷爷思念亲人,托这只凤凰来寻觅探视流落人间的田氏母子四人,这只凤凰看到田氏母子四人还健健康康的生活在人世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回去复命去了。)

    何营集“凤栖凤鸣之地”的神奇故事由此传遍周边的乡村。

    据传说,某年有一外地商贾途径何营时,看到集市生意兴隆,一派繁荣,便心生妒忌与恶念,欲在何营后街前建瘟神庙、在东西寨门外建白燕阁、南门外300米处建窑,以压住凤凰的头尾和双翅,破何营之风水。熟料,该奸商之兴趣有违天意,不仅没有破掉何营的好风水,自己反而因破财伤气,病魔缠身,商务日渐败落,最终丧命异乡,留下千年笑柄,成为何氏族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

    何营村“凤凰栖息地”的传说,不仅从人们记忆中的那棵老槐树可以见证,而且也可以从何营乡人民政府命名的“凤鸣苑”中心社区、民营“凤鸣宾馆”等许多现代文化迹象中找到佐证。

    何营村何氏宗祠

    何营村何氏先祠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已经436年的历史。

    旧址座落于何营村老街中心西北角,占地面积400平方米。

    旧祠堂建有正堂3间,西厢房2间,供奉先祖奶奶塑像和众多侍像。每逢农历年节,周边何氏族人自发集会结社,前来焚香祭拜先祖。

    何氏先祠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原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公元2007年,何氏族人发起倡议,募集善款20余万元,在旧址重新建起了供奉先妣田氏及长门、二门灵位的祠堂。现在,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凡是在家的、能够走得动男丁,无论耋耄老人,或是学步稚童,全都去跪拜祭祀,成了一条无需铭文标识却能够人人自觉遵守的一条族规。

    何氏先祠新祠堂坐北朝南,装有双扇对开黑漆大门,两座镇宅雄狮左右对视,立于两侧,威武雄壮。

    祠堂迎门墙,坐落在祠堂中轴线上。迎门墙的正面面嵌以青石,篆刻着何氏家族渊源碑文。

    新祠堂正堂,是3间古色古香的高大建筑,仿照祠堂的旧貌建设而成,面积约30多平方米,供奉先祖暖阁3龛。2014年,何氏族人何同良出资2万余元,对祠堂正堂进行了进一步的修缮与装饰,使这座神圣殿堂更加煜煜生辉。

    厢房共6间,东西各3间,对称布局;面积约100平方米。东厢房供奉有火神爷雕像及侍像。西厢房为何氏家族历史资料室,历年族谱等原始史料均存放于此。

    院内的两侧立有荣誉碑13块,为建祠堂和续家谱捐赠善款者名录。

    院内正中央设有防雨式焚香台一座,供祭拜者放置纸钱和香钱使用。

    何营村何氏卧虎林的传说

    何营村何氏卧虎林,是何氏祖莹,坐落于何营老街南门外约300米路东侧,原占地面积8余亩,南北走向,呈长方形。

    据史料记载,何氏祖莹形成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

    何氏祖莹规模最大的时期,共有何氏先祖及其后裔坟莹100多座,被百余株树龄在百年以上苍松翠柏环绕覆盖,郁郁葱葱,森严肃穆。每逢世事昌盛、风调雨顺之年,常常紫气袅袅,福荫子孙后代。

    令人遗憾的是,1958年之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卧虎林被当作四旧惨遭破坏,所有松柏树被砍伐一空,许多先人坟莹被铲为平地,坟地也因被村民侵占而缩小。

    直到2007年,何氏后人重新修建了先妣墓碑,并植入数十棵柏树。现在这些柏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何营村何氏卧虎林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

    据传说,元朝末年,何忠文挂武职领兵平叛彭城(今徐州)“芝麻李”,尽节殉职后,先妣田氏携三子不能南还金陵,便西行于栗城(今夏邑县)城西十里何营建家立业。

    当时,何家营田地荒芜,茅草遍野,时常有野兽出没。

    某日,先妣田氏被一只藏于草丛中的老虎拦住了去路。

    饿虎见有人至此,张开血盆大口吼叫,吓得先妣田氏母子四人浑身发抖,心生恐惧,预感今日定落虎口,生命难保。

    万般无奈之下,先妣田氏母子四人慌忙跪拜虎前,希望老虎能够放过他们,于是不停祷告:“老虎啊老虎,如果我们命该终于此,你现在就把我们吃了吧;如若我们命不该死,你就放过我们孤儿寡母,赶快走开吧。”

    说完,先妣田氏磕了三个响头,便俯首于地闭目待毙。

    等了许久,先妣田氏不见老虎有动静,便慢慢地睁开眼睛观看。

    或许是先妣田氏的跪拜和祷告感动了老虎,只见这只老虎懒洋洋站立起来,伸展伸展四肢,转过头去,摇摇尾巴走了,到不远处一块高坡处卧了下来,片刻便消失在草丛中不见了。

    (据现年81岁高龄、德高望重的何氏族人族长何祖功口述,当时这只老虎的移动范围:就是从现在的祠堂走到现在的祖茔处卧下来的,何氏先祠与何氏卧虎林的选址即源于这个传说。)

    先妣田氏见状,急忙起身,命三子在老虎卧过的地方做个记号,并嘱咐他们:此乃老天爷保佑吾等性命,为感激老虎不杀之恩,儿等莫忘卧虎之地,百年之后即把娘葬于此。 

    公元1374年岁末,先妣田氏作古,三子遵母言将其葬于虎卧之处。

    何家卧虎林便由此得名,闻名十里八村,并在何氏族人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具有了传奇的色彩。

    何营村奶奶庙

    据考证,何营村原奶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扩建于明朝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后经清代屡次修缮而存于世。

    原奶奶庙旧址坐落于何营集东北角,占地2亩有余,建有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5间,供奉泰山奶奶等女神塑像三尊及十大殿军雕像;山门形似牌坊,坐北朝南,两侧立七尺碑记数座。

    公元1937年,国民党将领冯玉祥执掌鄂豫川等省之军政,兴办文化教育,大兴拆庙堂、办学堂之举,原奶奶庙随遭人拆除。

    公元2006年,夏邑县道教协会会员梁艳居士,依照道教协会“弘扬道教文化、营造和谐安宁、服务经济发展”之宗义,于原址重建简易小庙两间,继以祀奉众位女神。

    公元2012年,何营村德高辈尊的族人何火箭、何思鼎、何万选及邻村毛氏族人毛继九等人发起,集民间善款,决定重建奶奶庙。

    公元2013年5月12日,奶奶庙破土动工,历经数月,建成正堂3间,由本地民间艺人雕塑泰山奶奶等四位女神的雕像及侍像数尊置于其间,并重立旧碑一座、新立功德碑三座,重兴庙事。

    重建奶奶庙,意在弘扬道教文化,传承宗教习俗,启迪守法行善人士;施祈福扬善、怯瘟消灾之事,提供布道施念之所在。

    何营村老寨墙

    何营集老寨墙,始建于清朝初年,距今越300余年,主要用于防御贼寇,保家护院。

    据史料记载,何营集寨墙历时10年筑成,动用劳工无以计数。老寨墙环绕村镇一周,长约4里,高约2丈,建有东西南北4个寨门,每个寨门均设有吊桥,以限制外人随意进入;寨墙外围挖有2丈宽,1丈余深的壕沟,系筑墙取土所致,壕沟内的积水常年不涸。

    据老年人回忆,何营集的寨墙不仅高大坚固,而且架设多门清式火炮,白日有人值守,夜间更人巡逻,一般土匪和小股散兵不敢轻易侵扰,故被周边的村民视为躲灾避难之地。

    当时流传这样的民谣:“要想全家保太平,天黑早早在何营,携老带幼牵牲口,保你不丢一文铜”。何营集老寨墙之坚固程度及防御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相传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兵变叛乱,京师等地地震频发,清兵收复湖广受阻,天灾人祸引发四海惊恐。

    是年隆冬季节,一伙东海流寇出没于何营周边,窥视多日,打算伺机入寨抢劫。

    某风高月黑之夜,众匪徒翻墙入寨,潜入一家狗肉铺行窃,恰逢巡逻更人,被发现。更人急忙击锣鸣号,全村男女老少手拿刀叉棍棒,瞬间集聚于狗肉铺前进行抓贼。

    有一毛贼慌不择路,钻进狗栏内藏匿,结果被恶狗撕咬的体无完肤,最终束手就擒,被押至官府问刑。

    几百年间,何营村何氏族人安居乐业,从未遭遇过大的劫难,其寨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寨墙以土筑成,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加之年久失修,民国时期坍塌为残垣断壁。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都夷为高坡或平地。

    尤其解放后的30年间,生产队积肥取土、铲高填洼、农家修筑墙垣,均挖寨墙取土,天长日久,墙土被取之殆尽,当年坚不可摧的寨墙便不复存在了。

    何营村老集市

    何营村老集市,是随着何家营的诞生、何氏家族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生产的进步而自然兴起的,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何营集市依然是方圆十几里农村物流中心及农资集散地。

    历史上,何营集市一直沿袭多年形成的惯例:即农历逢双日赶早集,逢八(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日)赶一次大会。早集满足百姓日常购物消费,赶大会交易大宗农贸商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顺应日益发达的农村集市需求,何营村老集市改为天天有早集,逢三(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日)、逢八赶大会,每月达到了6个交易日,集市愈加繁荣。

    何营老街集市尤以逢大会最为热闹。

    每到逢大会那天,通往何营集的各条道路上,赶会的人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赶来,推车挑担络绎不绝。

    集市上人山人海,被挤得水泄不通;特别是近3华里的东西大街,许多热门的摊位甚至挤得密不容针。集市高峰时期,若想沿东西大街穿行一次,非得个把钟头不能走到尽头。

    逢大会是各类商品的大集结、大展览、大交易。

    诸如骡马牛羊、花草鱼鸟、布匹鞋帽、犁耧锄靶、木器杂货、梁檩门窗、蔬菜瓜果、煎包肉盒等各种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任何东西,都能够在集市上得到交易和满足。

    每到逢大会的日子,商户们必须提前几天预约摊位。

    中心黄金地段的摊位需是与街面上的人沾亲带故的人方可取得。

    逢会的日子,许多商户天不亮就来到集市,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等待买主,叫卖声彼此起伏,不绝于耳。

    那个时代,县城商业发展滞后,周边的人们往往把赶何营集当作一种“走出家门见识世界”的美好愿景,并提前数日开始商讨赶会事宜,盘算买卖清单,为赶会做好充分准备;家庭成员也会围绕谁去赶会谁不去赶会而争执不休。

    一个时期,以来赶何营集,成为了当地老百姓除婚丧嫁娶之外的重要家事活动。

    特别是年方二八待嫁的大姑娘和到了“娶媳妇”年龄的小伙子,赶大会的心情尤为迫切。他们试图以此开阔视野,结交友好,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

    何营集市不仅仅给何营村人带来了许多的实际利益,也为何营村人长了不少面子。在当时,哪家闺女若能嫁在何营村,绝对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在社会经济发展到城镇商品经济初期,由于经济利益、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大环境的综合作用,何营“会”的搬迁问题露出水面。 

    这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种必然或偶然的现象,这样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是何营村民才有的遭遇。

    毕竟,在何营村民的情感世界里,何营“会”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象征和精神图腾,是何氏族人心目中老奶奶留给子孙后代的祖业家产;它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载体,是一种精神的支柱,更是凝聚一个家族的灵魂和信仰的根基之所在,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和替代的。

    最终的结果:何营“会”依旧属于何营村,继续在何营村 “逢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商品经济,以乡镇为中心的现代商业市场迅猛崛起,遍地开花的各种商铺,天天开门,时时交易。何营老街集市市场因此受到重创,失去了往昔的繁荣,逐渐走向萧条。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壮大发展,早集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逢三逢八的大会虽然在延续,但其规模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原来每会必来的一些小偷大盗不来了,唱“莲花落”的江湖艺人不来了,夏邑“三大名吃”的摊点“空格”了,牛经纪在袖筒子里比划手指头坑蒙拐骗利益分成的场景无处可觅了,土生土长的乡村名流也不打着酒嗝招摇过市了,何营“会”也失去了原有的辉煌。

    何营村何氏族谱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何氏家族渊源,便于后世寻根问祖,何氏族人于2015年参照修辑族谱的规制,对何氏族谱进行了第七次编修。

    何氏族谱第一次修谱的时间是明皇万历八年冬十月,由何氏六世孙图(号玄一道人)始修与主修。图时任江西九江府瑞昌县主薄主管,并捐地50亩修建祠堂。该族谱载入文秀才15人,武秀才3人。

    第二、三、四次修谱活动,何氏族谱中确有记载。由于族谱文本及相关文档失传,故修谱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

    第五次修谱的时间是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由何营村寨主何复初、何澄清领修与主修。此次修订的家谱共有10本,现由何氏十七世孙何祖功保管。此家谱资质材料已经泛黄泛黑(翻开书页,编写者刀刀见工的小楷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这份家族遗产得以更加长久的保藏,何祖功老人经常会把家谱拿出来进行晾嗮。

    以上为民国三十年修订的何氏族谱

     

    第六次修谱的时间是1985年,与第五次修谱时间间隔了44年。此次修订的家谱共有30余本,亦由何氏十七世孙何祖功保管。

    第七次修谱的时间是2015年。本次修谱过程中,在1985年的原谱及续谱的基础上加入了新谱。同时增加了何氏渊源,字辈排列、家训家规、史迹资料等相关内容,使之更具完整性、规范性和文献价值。

    上图为1985年修订的何氏族谱

    由于这次修谱采用电脑编辑,并印刷成书在何氏族人中进行发行,使得何氏家谱的流传范围更广,让更多的族人更好的了解、传承何氏家族的传统文化,对增强何氏家族的凝聚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何氏家族名人榜

    何氏族人秉承何氏家族家训家规行为处事,睦邻乡里,使得何氏家族根深叶茂,繁衍旺盛。

    附:何氏家族家训家规:

    忠于祖国 尊纪守法 热心公益 奉献社会

    勤俭节约 精心持家 恪尽职守 追求业成

    敬赡父母 养育子孙 夫妻恩爱 亲密手足

    尊亲爱邻 处事友善 待人诚信 为人正道

    扬善祛恶 端正品行 摒弃陋习 维护公理

    族人蒙难 相互帮扶 同氏相逢 施以礼遇

    保守节操 祖内禁婚 共尊此规 族旺国兴

    由此衍生的何氏家族世辈排序,也能很好的印证何氏家族家训家规在族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附:何氏家族世辈排序:

    维存念祖心

    复思万世传

    敬奉承先德

    乐育永远兴

    光宗辉煌献

    礼应孝松延

    根深枝叶茂

    志贯千秋年

    在何氏家族家训家规的教导下,何氏族人中仕途与学业有成者辈出,乃光宗耀祖之士,均已载入族谱。

    何营村何氏族人正科级以上职位者名录

    何廷壁,男,何营村东头人,武汉长航党校副校长(师级 已故)。

    何汉桥,男,何营村东头人,郑州电力公司经理(正处 退休)。

    何世科,男,何营村西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汽车管理学院政治部主任(副师)。

    何永峰,男,何营村西头人,夏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县)。

    何遵义,男,何营村西头人,河南省柘城县委常委兼武装部政委(副县)。

    何  备,男,何营村西头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国际部书记(正科)。何冠军,男,何营村西头人,夏邑县老干部局调研员(正科)。

    何德功,男,何营村前街人,新华社驻美记者站高级记者。

    何万平,男,何营村西南园人,中石油青海油田菜篮子工程办公

    室主任(副处 退休)。

    何广涛,男,何营村南头人,博士学位,北京某建筑公司财务处副处长(副处)。

    何  凯,男,何营村南头人,硕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汽车管理学院教官(副团)。

    何永恒,男,何营村西头人,天津某部军校教官(正团)。

    何建平,男,何营村南头人,郑州体校书记(副处)。

    何沛华,男,何营村南头人,河南政协接待处(正科)。

    何世举,男,何营村东头人,夏邑职工退休所主任(正科)。

    何传玲,男,何营村西头人,大连航艇舰队副艇长。

    何营村文化名人录

    何冠军,男,何营村西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何万义,男,何营村西头人,何营乡何营小学校长,从教30余年,培养大学生数十名。

    何留站,男,何营村前街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

    何建设,男,何营村西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其三个儿子均被国家985重点大学录取。

    何营村何氏族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学位者名录

    何  炜,男,何营村前街人,河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何  川,男,何营村西南园人,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何贝贝,女,何营村东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

    何  庆,男,何营村东头人,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

    何秉哲,女,何营村东头人,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

    何氏家族“大学村”

    夏邑县何营乡何营村西头,在何营村何氏家族中被称之为“大学村”,后裔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学历者50余人(其中获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者10余人)。

    何天一:二十三世人,美国留学生,博士学位。

    何  猛:二十三世人,乌克兰留学生,硕士学位,现任洛阳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

    何留杰:二十三世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一汽集团广州分厂高级技师。

    何慧丽:二十三世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该校某研究所工作。

    何樊丽:二十三世人,硕士研究生学位,现在云南昆明某开发区工作。

    何天佐:二十三世人,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何天佑:二十三世人,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何晓杰:二十二世人,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高院法官。

    何帅领:二十二世人,北京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外事律师。

    何战国:二十二世人,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工作。

    何大乾:二十二世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深圳酷派手机厂工作。

    何赛赛:二十四世人,韩国首尔大学硕士研究生。

     

    何营村的今昔:

    据族谱记载,何营村始谓何家营,由先妣田氏在此作庐所命名,后人简言之何营,口口相传成章,沿用至今。

    何营村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扩展的历史演变。

    族谱记载,元末明初时,此地人迹罕至,先妣田氏携子至此后,以孤庙为伴,以草木为邻,自耕自食,自不必说。

    清朝入关后,何氏家族历经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百业日盛,何家营的人居环境渐成,其他姓氏便趋之居于周边。

    至清朝顺治末年,以何营为中心的村寨已经初具规模。

    此时,何营已经繁衍至200多户,人口逾千,田亩约四顷。为便于组织农耕,先人便以居住方位为管辖,将何营划分为六大块,即前街、后街、西头、东头和西南园等村,实行分片管理,各自为政。

    随着何氏家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密度随之加大,有些门第便陆续迁离何营,就近建家立户另辟新村,也有的易居他地建立门庭,使何氏家族的势力范围得以外沿和扩展。

    解放后,何营村的人口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幅度趋于平衡。截止目前为止,户籍在册2600多人以上,约占全乡总人口的8%左右。耕地面积2400多亩,夏秋两季粮食产量250多万斤,占全乡总产量的10%左右,成为乡镇农业经济的主力军。

    自1976年在何营村建乡以来,何营村凭借着集市贸易和乡镇区位优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商并举、村镇共建转型。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何营村人转变经营理念,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纷纷走出何营老街,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层出不穷;他们到乡镇新街建房兴业,各类商业门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迅速形成了以新街为轴心的乡镇商业圈,不仅富裕了何营村人,而且支撑着何营乡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何营村人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当你进入何营村的地界时,旧屋变新房,旧貌换新颜,漂亮的楼房比比皆是;各种大货车、面包车、小汽车,在街道上或者农家的庭院里随处可见······

    如今的何营村,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的小日子可谓是吃着甘蔗住高楼,步步高、节节甜。

    何营村距离县城五六公里,毗邻连霍高速骆,骆通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县城经济可以无障碍辐射于此,便利的交通网络直接拉动着物流的集散。

    何营村北邻沱河,丰沛的水利资源滋润着一望无际的沃野,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连年丰产丰收,何营村已经成为夏邑县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地位愈加凸显。

    目前社会已经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勤劳智慧的何营村人,一定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秉承祖训族规,团结进取,昂首阔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实现家庭小康、国家富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努力奋斗!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