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东海情结藏古庙,浦阳结缘绽水仙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6368 次  |  2022-08-24

     东海情结藏古庙,浦阳结缘绽水仙

       

    二0二二年八月十四日,应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委之邀,花都区文史学家胡力平、徐旺兴,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文史部研究员何伯平,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文史部研究员、花都区分会秘书长何松星,以及三华村村长徐金良、三华村民徐国赢等村委一行,对三华村水仙古庙进行历史文化考研。

    三华村位于区政府西南二公里处,而水仙古庙又位于村的西南面,是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其中一部分,其始建年份不详,据碑文记载,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及先后于民国八年(1919年)、1995年重修,2022年进行一次粉刷、清洗。据考究,建筑风格,应是明、清建筑风格,从墙体用料看,始建应是明代。

    我们对门楹联、碑文、塑像、神楼、神主牌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听取及翻阅村民撰写的有关水仙古庙的资料,一致认为,古庙蕴藏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供奉的神灵,应是广府珠玑巷何氏先祖何昶侍御史(御史大王殿供奉的神主牌位已清晰)。古庙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待徐、何族人研讨。

    二0二二年八月二十日,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组织文史研究人员,对三华村蕴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水仙古庙传说, 及供奉历史人物,进行再次考证和确认。上午十点,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由文史部何永健部长带领广州地区文史研究员,以及花都区分会何德铭会长率常务副会长何校沛、何应芬、何伯泉、何润显、何达暖,秘书长何松星,何文兴、何德炎等文史研究人员,花都区历史文化专家胡力平,东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何焕坚,华南理工大学古建筑专家李哲扬博士,陆续汇集花都区三华村,受到三华村委及村民的热烈欢迎。徐氏、何氏宗亲共聚一堂,由村委安排一起对水仙古庙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全面考研。

     

    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文史部、花都区、东莞市、三华村历史研究人员合影

     

    研究历史,缅怀先贤,崇尚美德

    庙宇是用来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处所。庙,从秦代以来将官舍称为寺,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地也称寺,到了唐朝称之为宫、还有叫院、祠。而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民间对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都称之“庙”、“祠”。供人们祈福纳祥、消灾解厄、祈求平安、教忠教孝,让信众祈求庇佑。水仙古庙,是根据传说历史著名人物而修建的明清古建筑,重修古庙碑文所载“我乡之奉祀晋金吾上将军何侍御史也…”。后殿设有御史大王神楼,楼内摆放一尊坐姿塑像,塑像左右各一尊手持兵器站姿侍从护卫,右侧安放一尊神主牌位,牌位阳刻着“晋金吾上将军侍御史宋勅赠侍御史兼廉访节度总督何(讳)昶之神位”之二十八个字样。从牌位字数看,应是明清专业人士根据先贤生前朝廷任职,及殉职后,朝廷敕赠官职,用吉数撰写供后人供奉的牌位。

     

     供后人缅怀先贤的“御史大王殿”。

     我们查阅了巜中华姓氏通史》、巜珠玑巷传说》及百度巜何昶》的记载:何昶,名楚,又称高祖,生唐光化庚申(900年)原籍安徽庐江人,是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进士,随父居河南孟县,被后晋高祖石敬塘所赏识,做了侍御史。何昶为报知遇之恩,极力为石敬塘出谋献策,安邦定国,很受器重。不久帝崩,石重贵继位。重贵帝挑起与契丹的战争,何昶进谏,皇帝不听,何昶便托病辞官。后到了徐州,为后周世宗柴荣重用,封为南海参军。何昶受命持节南下,宣抚南汉帝刘晟。刘晟愿意接受安抚,却不想让岭南人知道他有“朝中之命”,就令边使把何昶安置在雄州(今南雄),便安家在沙水村珠玑巷。

    后来,雄、韶、英、连等州出现盗贼,且十分猖獗,掳掠居民,夺财害命,刘晟任命何昶为总戎,率领官兵征伐,连战皆捷,粤北一带得到安宁。

    湖南郴州寇患严重,何昶再次奉命领兵出征,他带领的兵船由南雄沿浈水南下,准备到韶州后转入武水,北上湖南郴州。但船至韶阳滩时,恰遇龙卷风骤起,波涛翻滚,兵船覆没。何昶与夫人皆被淹死,其遗骸竟能沿浈水逆流三十里,被人收敛葬于雄州巾子山上。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南雄知州李宗义向朝廷上奏获准,追赠何昶为清海军节度使、殿前侍御史,妣戴氏为清海军夫人,赐匾曰:“忠义”。在珠玑巷建起一座何公庙,每年农历二月三日为何昶诞辰日,九月九日为何昶成神日(卒日),奉为乡祀。

    从神主牌位的文字记载与何昶的传说是吻合的。对于修建水仙庙的传说中有些章节与何昶的传说,其描述手法相似,“何昶遗骸逆流三十里”,“木箱逆水回流”;“被人收敛葬于雄州巾子山上”,“徐柏将神位安放府上”;“修建何公庙,奉为乡祀”,“修建水仙古庙,供乡人拜祭”。而共同之处更是有之,“九月初九升神日,九月初九大王诞”,缅怀先贤,勤政为民,为民除害,为民造福。勉励人民崇德向善,以及运用神话般的手法,借助神灵祈求庇佑,以使人们到古庙缅怀先贤,按受洗礼,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这都是传说中的共同之处。但,由于是传说,且历史悠久,或是其他因素,将先贤的名字传述错了,经考究,及清扫神位后发现,牌位阳刻“晋……何(讳)昶之神位”字样,研究人员一致确定,水仙古庙祭祀的神灵就是何昶。

    何昶为何受到人们敬重,后人封其为神设庙拜祭呢?在封建社会,人们祈求世间平安、祈福纳祥、族兴业旺,以先贤的高尚情操及德行,对人们进行教忠教孝。而何昶为后周世宗柴荣重用,封为南海(郡)参军,受命持节南下,宣抚南汉帝刘晟,属朝廷派遣大臣到南海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在南雄安居,勤政为民,为民除害,在出征湖南郴州匪患途中殉职,后人封其为神,建庙设坛立牌位供奉,以供人们缅怀先贤,祈求庇佑。

     

    绳其祖武,传承美德

    “柏府秋霜留史笔,蓬壶春水寄仙踪。”古庙门口对联完美诠释着传说及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华村水仙古庙,是一座根据神话传说,对村民进行教忠教孝,供村民供奉先贤的活动场所。其庙宇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如建筑、绘画、书法、雕刻、文物、传说、庙会、民俗等,并具较高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氏族文化、庙宇文化,提供了原始的标本。

    自古庙建成后,村民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御史大王诞”,举办大型的活动,搭棚演戏,欢庆三日,有史以来沿龚至今。近年来活动加入“孝文化”与敬老活动一起举办,教育村民缅怀先贤,孝敬长辈,继承先贤高尚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庙会办成教忠教孝,激励人们爱国爱族,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为国为民奉献一生。

    据了解,三华村历年都注重对村民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少村民负薪挂角,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成国栋梁。不少为国为民捐驱赴国视死忽如归。清未,1911年4月,民国革命先驱徐维扬率部100多人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中,三华村就有 40名,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花都籍18名,三华村就有16名。三华村被后人誉为“英雄村”,1920年,孙中山特派张继来到三华村的“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凭吊18位花都勇士,并亲自题匾:“毁家纾难,功在党国”。

     

     

     

    三华村村民徐国赢,带领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文史研究员参观“中国同盟会香花分会旧址”,及“黄花岗起义”前,黄兴与“选锋队”队长徐维扬密谈会议室,在“集之徐公祠”(分会旧址)留影。

     

    东海结缘,源远流长

    三华村建水仙古庙祭祀何昶,虽是根据传说而建,这其中定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待徐姓、何姓族人考研。据《中华姓氏通史》徐氏、何氏族人,在南、北朝刘宋时代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及有着血缘关系的联系,在今山东省郯城市一带,东海郡域,徐氏、何氏已形成郡望(名门望族),徐姓望族代表人物徐广,任职祠部郎,东晋秘书郎。徐广学识渊博,品德纯朴。何姓代表人物何承天,其母徐家闺秀,徐广姐姐。何承天师从舅父,生性聪慧学识广博,东晋未年先后任辅国府参军、浔阳太守等职,南朝任尚书左丞,著名的思想家、天文学家。徐姓、何姓在东海郡域,久负盛名。因同为名门望族,徐、何先祖在朝任官甚多,民间来往甚密,联姻也不在少数,故徐氏祠堂的堂联有“东海家声远,南州世泽长”,何氏堂联亦有“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其二,清代何可昆纂修的浦阳《球山义门何氏宗谱》称该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寿,于唐大中八年自太末迁浦阳,至元末第20代怀恩,无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为继。前此之谱,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两部《浦阳球山何氏宗谱》分别尊南宋徐谊或徐宗富为一世祖。

    故水仙古庙传说中“何御史大官在世时,与当时徐姓同僚,是挚友”。徐氏先祖、何氏先祖,在东海郡,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屡出名人,声誉远播,在朝廷共事极有可能。

    三华村“水仙古庙”御史大王诞(庙会),几百年沿袭至今,这是否与此缘有关,有待徐、何族人研讨。

    三华村民徐国赢与花都区文史专家胡力平,华南理工大学古建筑专家李哲扬博士,东莞市文史专家何焕坚,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何伯平、文史部长何永健、总会顾问番禺沙湾长老何孔,花都分会何德铭会长研讨“水仙古庙”的历史文化。

     

    神位阳刻“晋金吾上将军侍御史宋勅赠侍御史兼廉访节度总督何(讳)昶之神位”。

       

    资料来源:

    一,《中华姓氏通史》、《珠玑巷传说与掌故》。

    二,根据传说及参阅有关历史资料,以史为证。

    三,百度,南雄五代十国人物——何昶。

    四,百度,徐氏、何氏“东海郡”名门望族代表人物。

    五,对“水仙古庙”内碑文、物件、及庙内外文字考究。

    六,村中长老口述。

     

    撰写:何松星

    图片提供:何荣隽

    审核:徐金良、徐国赢、何国华、何伯平、何永健、何德铭

    顾问:胡力平、何孔

     

    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文史部 

    0二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