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各地何氏广东何氏 》 正文
  • 记忆中的潭村何氏洋楼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12310 次  |  2017-02-10

    记忆中的潭村何氏洋楼

    文/竹雨清音

    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征,或山川风貌,或人文盛景,或风土人情。无论哪一种,那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来历,独特的形状,独特的韵味。

    与闻名的陈村花卉世界相邻,有一个村落,名曰:潭村。潭村有两大姓氏:何氏、区氏,何家和区家把潭村划分为两个区域,村口的牌坊附近属于何家,而潭村小学附近则属于区家。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普查人员惊喜地发现何家有一座始建于1935年带有南洋风格的洋楼,这座洋楼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完好无损。而这座洋楼在众多现代新颖的建筑群簇拥下显得别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可以想象,在30年代,这座洋楼是多等风光,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曾经在潭村工作五年,每次经过这座洋楼时,总会想:“这洋楼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这么与众不同,一定有着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吧!若能进去参观一下,那该多好啊!”

    机缘巧合,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偶然提及此事,适逢朋友的阿姨是洋楼主人的亲戚,是专门负责打理这座洋楼的。在朋友的帮助下,让我得偿所愿,有幸一睹潭村何氏洋楼的真容。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何阿姨的陪同下,我和朋友一起参观了这座带有南洋风格的洋楼。据何阿姨介绍:“这座洋楼是一位到南洋经商的潭村人何源所建造,他在南洋经营何源记。为了光宗耀祖,同时也为了回乡恳亲时有个落脚的好地方,于是建造了这座洋楼。洋楼峻工后,何氏家族在洋楼里摆酒宴请乡亲作为入伙庆典,之后这座洋楼就没有人住过。目前,何源的后代均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发展,洋楼就交由村里的亲戚打理。”

    走近洋楼,发现整座洋楼是由前院、主楼、后花园三部分组成的。洋楼的前院青砖墙饰石米,麻石脚。顶部有红色陶塑宝珠及荷花纹、圆镂空格。白石门框,趟栊门,是一楼大厅门口的特色。大厅左右环绕着走廊,走廊以罗马柱支撑。沿着左边走廊向前走,里面有十几间小房。梯级上大厅的两侧,刻有“陈壮记造,民廿四年”的字样,清晰地记录了洋楼建造的年份及建筑者的名字。沿着楼梯走上二楼,其结构同样是有大厅和多间房间,走廊呈回廊形式,地面贴有瓷砖。门窗是精致四色的旧玻璃,窗上方有圆拱形灰塑装饰。沿着楼梯走上三楼,三楼的格局和风格与二楼一致。

    主楼的旁边有个小天井,天井的旁边同样有很多小房间。这里是洋楼的偏院,偏院设有厨房、客房和厕所。穿过偏院,来到后花园,由于没有人居住的缘故,后花园杂草丛生。何阿姨指着后花园感慨地说:“以前这里种满了奇花异卉,每年春天,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只是现在没人打理,长满杂草,后花园的美景已一去不复返。”

    我和朋友驻足望着荒废了的后花园,也一同唏嘘,当年,这儿的主人为了这座洋楼,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金钱和心思,不就是想在家乡里叶落归根吗?可惜世事难料,不从人愿。也许,外面有太多的东西无法割舍,也有太多的牵念阻碍,致使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洋楼成了一座冷泠清清、无人居住的小楼。岁月无声,带走了当年洋楼落成时入伙庆典的喧嚣,带走了主人心中对家乡那份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人们一声声轻轻的叹息。

    走出洋楼,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再回望一眼这座带有南洋风格的洋楼,整座洋楼的墙面、地面、栏杆、台阶和罗马柱都铺上精细的石米。洋楼的门、窗和楼梯上的柚木,在夕阳的斜照下,显得如此的安祥和宁静。

    后记:

    参观何氏洋楼已是五年前的事,凭着记忆写下此文。朋友传来现在洋楼的相片,看后令人心酸,洋楼已被建筑工人居住,原貌已被损毁,昔日的光彩已不复再。慨叹之余,更觉保护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刻不容缓。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