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人口、民族、语言
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人 口
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理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内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明清时期传入的姓氏人口主要有:
(一)粤东地区传入。传入的多为客籍,通用客家话。从梅县传入的有李、邓、张、刘、杨、吴、马等姓,入籍于黎埠、凤埠、七拱、新圩、杜步等乡镇;从兴宁县传入的有李、邓、王、刘、吴、朱等姓,入籍于黄坌、凤埠等乡镇;从丰顺县迁来凤埠入籍的有邓姓;从大埔县迁入高峰山口的有梁姓;从连平县迁入凤埠保平的有王姓;从惠阳县传入的有张、杨、钟、林、江等姓,入籍于凤埠等乡镇;从龙川县传入的有邹、黄、叶、唐、骆、袁、朱、邱、胡、徐、涂、李、欧、王、冯、江等姓,入籍于七拱、太平、阳城、犁头、黄坌、黎埠、凤埠、石螺等乡镇。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传入。从广州迁入的有李、钟等姓,入籍于太平、凤埠等乡镇;从南海县迁入的有梁、林、苏等姓,入籍于青莲、水口、阳城、黎埠、黄坌等乡镇;从三水县迁入的有蔡、陈、钱等姓,入籍于凤埠、水口等乡镇;从顺德县传入的有莫姓,入籍于杜步乡山坪村。
(三)粤西地区传入。从怀集县迁入的有黄、庞、黎等姓,入籍于杨梅、太平、秤架等乡镇;从四会县传入的有李、唐等姓,入籍于杨梅、太平、新圩、杜步、龙埠、阳城等乡镇;从广宁县传入的有伍、杨、王、谢、江等姓,入籍于太平、凤埠、黄坌、大崀、杨梅等乡镇。
(四)粤北地区传入。从英德县传入的有陈、黎、成、曾、莫、朱、黄、梁、何、伍等姓,入籍于杜步、七拱、水口、阳城、江英、黎埠、小江、东山、黄坌、岭背、秤架等乡镇;从新丰县传入的有邱、胡、陈、张、刘、叶、罗等姓,入籍于新圩、杜步、秤架、水口、黎埠等乡镇;从清新县迁来杨梅乡根竹村入籍的有李姓;从佛冈县迁来水口镇入籍的有曾姓;从翁源县迁来杜步乡会众岗村入籍的有张姓;从始兴县迁来凤埠镇保平村入籍的以张姓;从南雄县传入的有胡、邓、罗、莫等姓,入籍杜步、七拱、黄坌等乡镇;从乐昌县迁来新圩乡入籍的有邓姓;从乳源县传入的有何、邓、邹、钟、林等姓,入籍于凤埠、黄坌、秤架、小江等乡镇;从连县迁来大崀乡入籍的有马姓;从连南县迁来凤埠镇保平村入籍的有谢姓。
(五)外省传入。从江苏省南京市传入的有冯、毛等姓,均于籍于太平镇。从福建省传入的姓氏较多,其中入籍于新圩乡三所村的叶、沈、陈、邓、张、冯、黎、罗、苏、孔、等姓,均为福建上杭县珠玑巷迁来。另从福建其他地方迁来入籍的有秤架乡下塘村李姓、秤架乡大坳村钟姓、秤架乡东坑村邓姓、黄坌乡雷村林姓。从江西省传入的有欧阳、谢姓,分别入籍于通儒乡登桂山、杜步乡石溪村。从四川省迁来凤埠镇凤山村入籍的有杨姓。从湖南省迁来水口镇湟池村入籍的有胡姓和阳城镇车路村入籍的欧姓。
各种姓氏传入阳山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播迁,人口不断繁衍。全县人口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6364人,发展到1995年的48.26万人。在这353年中,人口增长了74.8倍,平均每年增加1349人。有的姓氏不仅播及县内各乡镇,而且传去邻县、邻省。如由南京迁入太平镇牛鼻岩村的毛仲举,有一子以清移居该镇的毛崀村,有一子以信移居该镇钱塘村,以信的玄孙默政传生九子,其中有八个外迁,迁于县内的有犁头乡中心村、水口镇湟池村、阳城镇畔水村及粗石坑河边寨村、小江镇婆庙村,迁往外地的有清远县王田村、广州市底水村以及广西贺县龟墩村,梁东祯、梁东祥两兄弟于明天启崇祯年间从阳山迁往阳春县河 镇石窟管理区三窿村,至今传至17代,共有五、六百人,且仍保留阳山话方言。
民 族
县境主要为汉族聚居区,也有少许瑶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汉族居住各乡镇,瑶族主要居住秤架乡,其他少数民族为参加工作而散居在工作单位。
明、清及民国时期,县内人口民族构成无考。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287093人,汉族人口285994人,占普查人口的99.62%,少数民族人口1099人(瑶族1061人,回族12人,壮族22人,白族1人,黎族3人),占普查人口0.38%,其中瑶族占普查人口的0.3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405886人,汉族404044人,占普查人口的99.55%,少数民族1842人(瑶族1759人,回族、白族各22人,壮族21人,彝族5人,朝鲜族、僳僳族各4人,黎族2人,苗族、满族、侗族各1人),占普查人口的0.45%,其中瑶族占0.43%。随后,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可以改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增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450308人,汉族447386人,占普查人口的99.35%,少数民族2919人(瑶族2806人,壮族82人,回族15人,苗族4人,白族、满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各3人),占普查人口的0.65%,其中瑶族占0.62%。
语 言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话,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还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胡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方言区、瑶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阳山白话】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26.6万。阳山白话内部的差异不大,可以阳城白话为代表,但又有东山话、岭背塘、三所声等各具特色。近几十年来,由于青莲的外来南海话人到阳山生活和香港、广东电台电视台的交流,阳山人的白话口音更接近粤语。
【阳山客家话】 阳山讲客家话的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和西南部的七拱、太平、杜步等乡镇。此外,青莲的南山、杨梅的河皮、大 、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等地都有一些讲客家话的村寨。全县讲客家的人口近20万。阳山各地的客家话各有细小的差别,大体一致。以使用的人口多少而言,可以黎埠客家话为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阳山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讲普通话的份量也不断加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阳山人主要以阳山本地话、粤语方言、客家话和普通话为主要的沟通方言。同时,二种或多种语言开用,甚至一个家庭也同时要用多种语言沟通。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阳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的的近四百人,据《欧阳氏族谱》记载,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麻田镇麻田村移居蕉迳村已有十三代,约二百多年全村都说“湖广话”方言。
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镇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他们都是来自湖南省宜章县麻田村欧阳氏家族,方言都讲“湖广话”。据了解黎埠镇 界滩村李氏家族也讲“湖广话”。
相关文章
文章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