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何武有关的宗谱世系及其生平.何庆兰撰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15673 次  |  2019-09-29

    何武有关的宗谱世系及其生平

    何庆兰

    西汉名臣何武,自公元前43年至前3年,历西汉的元帝、成帝、哀帝和平帝四个皇朝,政绩颇有建树,受到后人尊敬和怀念。何氏有不少宗谱世系中,何武都是远祖之一,但关于他的生卒时间、家庭世系等记载殊有不同,笔者阅读了有关文献,对何武有关的宗谱世系及其生平作一综述。

    1.何武有关的宗谱世系

    1.1 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何毓琪等.中华民国辛酉年(1921)第二册第8页]:允-隆-隲-信-修-成-果-比干-(欣.寿.逸.尚.元.诏.统.武)-(寿-显;武-况)... 注:括号内为同代

    1.2 何氏续修宗谱(尚书堂),湖南资兴宁东乡,民国三十五年岁在丙戌(1946),[江源.中华姓氏始迁祖世系大典·何氏.线装书局,二六0卷]:育孙-群-伯-凤儿-激远 东阳太守-恺-武 扬州剌史拜司空封汜阳侯-凂-倣-进 龙骧将军-颙...

    1.3 安吉庐江何氏宗谱[何昌禄.民国辛酉年(1921)]:韩王安-横阳君成-葵 大司农-远 东阳守-琏-武 京兆尹加扬州剌史拜大司空-况嗣公袭父恩封建宁侯-敞 大司空-

    1.4 暨阳檀溪何氏宗谱[何谢银等.公元二0一二年五月.创修于元天历年间(1328)]:庶-成-果-比干-(欣、寿、逸、尚、玄、诏、统)-(寿生武、并、显)-(武生况、显生鄢)-

    1.5 崧里何氏宗谱(庆禧堂)[清乾隆十九年(1755),创修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 允-隆-隲-信-修-成-果-胄-(欣.寿.逸.尚.元.诏.统)-(欣生嘉、寿生显、尚讳武生况)是-;武-况-熙-政-衡-夔-曾-

    1.6 重庆涪陵何氏族谱:贲偾-迪光-修,字道皇西汉文帝博士-禧-清-比干-毅-武-况、鄢-况生寰-寰生腾、鄢生敞、敦-

    1.7 晋陵何氏家乘[隋开皇五年(585)]:非-庶-先-比干-节-英-武,以射策起甲第,举贤良方正,秉公进退,所居无赫名,去后常见思-况-大有-

    1.8 浦阳球山何氏宗谱[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武-轩-秩之-敞-明新-性传-休-天恩-音-晏-

    1.9 凤洲何氏宗谱[何必清.民国16年(1927)]:韩王-考公-熙公-酉-旦-武,字君公-教-琦-炫-御-休-

    1.10 何氏家乘(思敬堂,无锡开化乡赵舍等处)[何国璋等.清宣统元年(1909)重修卷五4~5页]:韩王安-非-庶-先-比干-节-英-武-况-敞-大有-虞-休-

    1.11 何氏宗谱[婺源菊径,何其琛,清乾隆39年(1774)]:瀚-慎理-文则-邦彦-照-武,字君功,一字文卿生汉宣帝地节壬子八月十五日亥时元帝初首任司隶校尉次任九江郡守成帝时为京兆尹法尽公进善退恶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哀帝初官拜大司空封汜阳侯史曰汜乡隐号新庄居士-况字太中,嗣为侯-恬字宗宁-强孙-彦武-花字季实-敞字明生汉光武中元丙辰七月初三未时章帝朝因荐任丹阳令次任河南守为政宽和郡有冤狱以春秋大义断之百姓化其恩修理铜阳四渠垦田三万余顷百姓赖其利吏民刻石颂功德-

    2. 何武的字

    2.1 《汉书》和《东观汉记》中,何武的字均为君公。“公”主要是对尊长或平辈的敬称,亦为上对下的尊称,人们敬称何武为君“公”,长此以往,也许才造成了“何武字君公”。

    2.2 比著《汉书》的班固(32~92)晚出生的荀悦(148~209),汉献帝时任秘书监、侍中,在其所著《两汉记》中则称何武的字为君[《两汉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第九册前汉孝成皇帝纪四卷第二十七第73页,浙江图书馆藏]。

    2.3 婺源菊径何氏宗谱则载武字君功,一字文卿。

    3. 何武的出生时间

    3.1 据江西婺源何氏宗谱何氏源流谱序:“何之先黄帝轩辕之后有曰文高公者为田正官封庐江王是为何氏之祖。……照生武字君功一字文卿生于汉宣帝地节壬子(前69年)八月十五日亥时。”

    3.2据王瑰在其《王褒卒年与何武生年》一文中分析,汉宣帝神爵、五凤间(前61~前57),益州剌史王襄让蜀中辞赋大家王褒作诗歌颂扬当朝,时“武年十四五”,被选习歌,且受宣帝召听,得到帛的奖励。又据王褒传、刘向传载,他俩和张子侨等在同一时候共事宣帝。王褒与刘向共事致迟没有超过五凤元年。王褒当是神爵三年(前59年)受命于王襄作三篇颂诗的,那末何武也就是在这一年被王襄选出习歌。以此往前推,就可以得出何武的生年了。汉时人的习惯,若称十八九,实际已是十八,而未被到十九。所以,既说武年十四五,实际便是十四论周岁则为十三,以此前推正是宣帝本始二年,即何武在前72年出生[王瑰.王褒卒年与何武生年.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⑹:34~39]。

    3.3 王瑰推算的何武生年比菊径谱所载的晚了3年。何武生年的最终肯定,尚需有更直接的证据出现才能实现。不过,在前72至前69的范围内该是无疑的了。

    4. 出生地

    4.1班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荀悦《两汉记》,常璩《华阳国志》卷十,均载何武为蜀郡郫人,即现在的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人。

    4.2 清乾隆39年(1795)何其琛撰《婺源菊径何氏族谱(无锡开化乡赵舍等)》中宋谆熙戊申秋九月新安邑人晦庵朱熹序:“...秦时瀚子慎理会稽太守卒于官所其子文则遂留会稽若耶山家焉迨汉成帝时何武射策中甲科为吏部郎后为九江郡守迁扬州剌史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尝见思拜司空汜阳侯是为何氏之鼻祖也…”。即何武为会稽若耶山人。同此谱中,宋绍兴四年(1134)乐平柳桥何铸嫡孙何伯经等四大派会同所书《何氏源流谱序》说:“况字太中嗣为侯生子曰倖曰恬曰怜同居云门里。”查会稽若耶山云门里,现为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寺里头村。世上同名同姓的人也多,但担任相同官职的可能性就少了。比较前举信息,当以正史所载较为可靠。

    5. 父亲和弟兄

    5.1据前述谱籍,何武的父亲名有比干(胄)、恺、琏、寿、毅、英、旦和照。

    5.2何武弟兄五人,长幼次序为何霸字翁君、何武字君公、何随、何显、何包(故宫珍本丛刊第205册四川府州县志第1册[乾隆]郫县志书,2001年6月,海南出版社)。

    6. 配偶和子女后裔

    6.1配蜀郡剌史翟琼女生二子教、魏[何必清纂.凤洲何氏宗谱.民国16年(1927)]。

    6.2 据青山何裔的博客《婺源菊径何氏始祖源流(盐田)》(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493d96be010w1zb.html,2015-11-28 11:18:37),38世武公夫人李氏生子二:况、净。

    6.3 (清)何氏宗谱(上虞):第一世武公字君公(父尚公)拜大司空汉成帝朝封汜乡侯娶朱氏生一子况(上海图书馆藏)。

    6.4 武生三子,长祈幽城令次赏云中守幼轩守司空署(浦阳球山何氏宗谱,民国二十八年)。

    6.5 何其琛撰菊径谱载武生二子曰况曰净况字太中生子曰倖曰恬曰怜。

    6.6 况作为武的儿子是可以肯定的。《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就有“武子况嗣为侯”的记载;清嘉庆《四川通志》引《郫县大姓谱序》说:“子况载武丧如北邙山瘞焉,庐其下。”

    6.7 一些文献录有何武后裔的情况:乾隆辛未(1751)夏五望后邑令李馨所书《郫县大姓谱序》,述及:“唐季有乾符进士待诏翰林知节自谓武裔后僖宗幸蜀加知制诰因归郫葬膏泽乡孙伟登太平兴国进士第尝记景德寺邑人推为先生七子子孙……而武之族蕃矣伟三世孙邦基登元丰第官至朝议大夫赏及从子孙又三世俊茂登绍兴第徙崇庆伟从子继甫继甫曾孙援登大观第玄孙硕颐预又世科而家成都者曰腾登绍兴第至郡守亦自郫徙去。”龚延明等编著《宋代登科录》(广西大学出版社,2014)也有何伟太平兴国登进士第郫县人、何腾绍兴中登进士第成都县人的记录。

    7. 从政经历(班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严耕望.两汉太守剌史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1 元帝永光元年(前43),以射策甲科为郎,光禄勋按(质朴、敦厚、逊让、行义)四行选拔,任为鄠县县令(今陕西户县),坐法免归  永光二年(前42)~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蜀郡郡吏,事太守何寿

    7.2 成帝建始年间(前32~前29),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召其对策,授为谏大夫 河平三年(前26)光禄大夫武为左冯翊 河平年间(前25)至阳朔四年(前21),任扬州剌史逾5年 鸿嘉(前20~前17),入为丞相薛宣的司直,出为冀州部清河太守,在郡数年,坐灾害免 永始(前16~前14),大司马曲阳侯王根荐武,征为谏大夫,迁兖州剌史  永始四年(前13)由司隶校尉迁为京兆尹(一为右内史),明年(元延元年前12)贬为楚内史  元延三年(前10)迁廷尉,元延四年(前9)任豫州部沛郡太守  绥和元年(前8)二月戊午(十四)廷尉何武(一为沛郡太守)为御史大夫,四月乙丑封汜乡侯,食邑千户,四月乙卯(十二)为大司空

    7.3 哀帝建平元年(前6),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博望乡为汜乡侯国增邑千户。五月前后,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免武大司空,罢归就国。  后五岁(元寿2年,前1)谏大夫鲍宣数称武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前将军。

    7.4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因武与公孙禄不荐莽而互举,则暗示有司劾奏,二人皆免。  元始三年(公元3年),莽欲图篡汉,惮武与其叔红阳侯王立不从,藉吕宽、吴章事,大理正槛车徵武。武自杀。众多人以为武冤,莽欲平众心,赐武谥曰剌侯。  元始四年(公元4年),武子况嗣侯,王莽篡位(公元9年),免况为庶人。

    8. 卒年和坟茔

    8.1 除汉书载武自尽于元始三年(公元3年)记录外,青山何裔在《婺源菊径何氏始祖源流》一文中:“元始壬戌(公元2年)十一月初一午时殁,葬云门里。

    8.2.1 据[汉]刘歆撰[晋]葛洪集《西京杂记》18页载:“何武葬北邙山薄龙坂王嘉冢东北一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11/136788400.shtm)。清嘉庆《四川通志》引《郫县大姓谱序》说:“子况,载武丧如北邙山瘞焉,庐其下。公孙述诛(公元36年),蜀平,况以丧归郫,葬县东南。”乾隆《郫县志》卷九十八载编者邑令李馨所撰《重修何公祠碑记》说:“何武死后藁葬北邙。”所谓藁葬,就是用软席埋的。该碑又说:“莽败,其子迁回故里。至宋赵清献公守成都饬郫令就其墓旁建祠享祀,俾桑梓有所钦式用以劝忠也。”所以,尹全德认为可确证何武原葬在河南洛阳北邙山,其后三十六年[公元39年)由其子况从洛阳迁葬回郫县的(尹全德.何武墓小考.四川文物,1987,⑴:57]。

    8.2.2 郫县一中何公园内,向北并列三座墓的中间一座为何武墓,墓长8米,宽3.6米,高3米。,墓门刻有朱雀,其墓原立有何武墓碑。(尹全德文)墓上有八角何公亭其联为:“焚松烟以夜读师子云文章遗后世,步落月而晨吟法君公浩气塞苍溟。”迁葬时间,李万霖文认为是公元36年,而不是尹文的公元39年[李万霖.郫县汉代何武墓.四川文物,2002,⑵:34~35]。

    8.3 尹文所说其后三十六年由其子况从洛阳迁葬回郫县,但没有表明“其后36年”的出处。《郫县大姓谱序》载:“公孙述诛(注:公元36年),蜀平,况以丧归郫,葬县东南。”据此,因武死于公元3年,所以是死后33年即公元36年迁葬。

    9.何武的政绩

    9.1 不循私情,秉公处理弟何显家商事纳税问题。武弟何显家经商,常不纳税,影响县税收任务的完成。县市场税务人员求商(汉书求姓,两汉记仇姓)捕辱显家。何显欲以吏事中伤求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并向太守推荐求商为太守属下的卒吏。州里人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佩服何武遵纪守法的正确做法。

    9.2 进贤为国,爱护和举荐人才。《汉书》载:“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他任楚内史时推荐龚胜和龚舍,任沛郡太守时推荐唐林和唐尊,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政府中的优秀人才。武任大司空时,司空掾何并,武高其志节举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前汉孝成皇帝纪四卷第二十七第9册73页)。居公位,进辛庆忌。所荐之人,皆成世之名贤(华阳国志卷十)。

    9.3 无论权贵名人和百姓,合理合情公正执法。

    9.3.1 武任扬州刺史期间,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致死。九江太守戴圣行政多有不法,前刺史以其是大儒,故宽容之。武上任后,指使下属查访其罪,戴圣怕了,不得不自己辞职。后,戴在朝中再任博士官职,常在朝中诋毁何武,武虽闻之,终不扬其恶。又后,戴圣儿子宾客为群盗被捕,拘于庐江,戴以为其子必死。武公正判决,圣子最后没被判死刑。自此后,戴圣惭服,对武甚为恭敬。

    9.3.2 前汉时,沛郡有富家翁,资二十余万,有男才三岁,失其母,又无亲属,有一女不贤。翁病,因恐女争其财,儿必不全,因唤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但遗一剑,云:“儿年十五以此付之。”其后女又不肯与儿,儿乃诣郡自言其剑。时太守司空何武,得其辞,因录女及婿,省其手书,顾谓掾吏曰:“女性强梁,婿复贪鄙。畏贼害其儿,又计小儿即得此财不能全获,姑且俾与女,内实寄之耳。夫剑者,亦所以诀断,限年十五者,智力足以自居,度此女婿必不复还其剑,当明州县,或能明证,得以申理。此凡庸何能用虑宏远如是哉!”悉夺取财物与儿,曰:“弊女恶婿,温饱十岁,亦已幸矣。”于是论者乃服。(杨奉琨校释.疑狱集·折狱龟鉴.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23页)

    9.4 行政具有改革精神。

    9.4.1 作为刺史,每年都要向朝廷上报地方官吏的政绩。何武一改当时的秘密上报做法,采用“露章”措施。他把自己要上报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让官员和有关人员都了解自己写了什么。服罪者,则减轻或免除其罪恶,让其辞职或免职。不服罪者,则如实上报,并加上严厉抨击之词,让其抵罪或致死。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好评,何武也受到了衷心的尊敬。

    9.4.2 对行政官员设置进行改革。向皇上提出理顺官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如内史职位不高而职权过大,需理顺上下级序列,合理调整职权的轻重。为防止因丞相职权过大而出现大权集于一人之手的弊端。何武向朝廷提出“三权分立”的改革建议,把丞相的职能一分为三,废除过去“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的三公制,改为三公分权且互相制衡的“丞相、大司空、大司马”的新三公制。汉成帝接到何武的上奏后,觉得说得挺有道理,但还不敢轻易答应就去找老师安昌侯张禹征询意见。张禹看了何武的建议后,点头说:“我看行!”因此,汉成帝采纳了何武的改革建议。

    9.5 不惧国戚威权,不计个人利害,忠心维护大汉社稷。一是,哀帝时,有诏推举掌管宗庙礼仪及试选博士的太常官职,王莽私自促请何武举荐他,武未能予以举荐;二是,哀帝驾崩,继位的平帝年仅9岁,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妈召集公卿举可为大司马者,前将军何武与后将军公孙禄,鉴于以往孝昭之世外戚持权几危社稷的情况,武与禄谋曰:“莽五父世朝,权倾人主,必危刘氏。”武乃举禄,禄亦举武。其余大臣则均举莽,太后就决定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掌权,武与禄皆被免职,后遭迫害致死。

    10. 后人评价和纪念

    10.1 《汉书·何武传》对何武多为褒扬之语词,如:“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注:’除’意为任命)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

    10.2 《华阳国志》赞曰:“汜乡忠贞,社稷是经。进贤为国,稽考典刑。爱莫助之,身殒朝倾。”“临州郡,虽无赫赫名,及去,民思之。才虽不及丞相薛宣、翟方进,而正直过之。”

    10.3 据乾隆时撰《郫县志》载,北宋赵抃任蜀郡太守时,叫郫县县令在何武墓的南边修建祠堂,“用以劝忠也”。何武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据乾隆十八年(1753)郫县县令任履素作《创建岷阳书院碑记》载书院“即何公旧祠旧基而扩之。”“前代如何君公、扬子云,节义文章彪炳史册,亦宇宙萃灵之区也。”“郫前辈之所最著者,何公扬子是已,然扬之于何未可一二数也。”(译文: 郫县的前辈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何君公、扬子云,然而扬子云与何君公相比,扬子云赶不上何君公的十分之一二。)时人认为扬雄虽在哲学、文学、语言学方面都有极高造诣,非何所能比,但写过《剧秦美新》阿谀王莽留下污点,而何武则刚正不阿。何公祠虽经风雨倾圮,在其旧基上建立了岷阳书院,延续发展至今是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郫县一中,占地187亩,内始终保持着何公墓、何公园,园内有何公亭,亭有联句“步落月而晨吟法君公浩气塞苍溟”,足见后人对何武之尊敬和重视,把他视为做人的榜样。

    10.4 汉景帝末年(前145),当时的蜀郡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官办学校——石室学校。宋仁宗嘉祐3年(1058),益州牧宋祁为文翁修建祠堂,列文翁像于祠,又画了蜀先贤司马相如、何武等九人像于东西壁以配祠。宋祁还写了《文翁祠堂画像赞》,其中的《何武赞》是:“汜乡为人,鲠固清明。嫉恶比周,直鞅安行。先问儒官,已乃事事。望侈德充,晚相天子,天子倚之。奸臣内增,天丧道消,卒为贼乘。玉折不挠,身没名升。”(南宋吴曾撰《能改斋录》;黄勇.西汉郫县人何武 政权职能改革“第一人”.华西都市报,2017年04月01日)

    近二三十年来,各处各姓祭祖修谱建祠等活动风起云涌,宗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地发扬。其中,撰修宗谱时理清姓氏源流,最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本文所综述何氏远祖何武的情况中,就存在难以搞清的问题。若有老谱那就比较好办,但由于创建家谱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许会存在不够正确甚至错误的情况,仍然需要辩证。如果老谱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遗失甚或焚毁,那就更加难了。在寻根溯源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广泛收集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特别是参考现有同姓宗谱,客观审慎地综合分析,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才不会出现修谱可能存在的“远冒皇亲名臣,近援贵家大族”的疵病,才不会遗留崇韬冒附汾阳那样的话柄(《晋书·郭崇韬传》),才能真正撰修成源清本正优质的宗谱。

    (2019-09-029)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