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诗文 》 正文
  • 风华少年和祖国[江门]何耀权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5764 次  |  2019-12-14

    风华少年和祖国
    何耀权

    中华民族40后、50后这代人与新中国同命运共成长,火红的少年时代锻造了这代人坚强意志和信心。他们是在砥砺奋斗中前进。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拓起腾飞中华梦。祖国今日之辉煌,这代人作出了重大供献。

    一       乡村积肥

    现在乡村农作物施肥,都到肥料厂,商场去买。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化学肥料应有尽有。

    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农作物施肥,那有化学肥?都是人粪尿,猪牛鸡鸭粪,与禾草堆在一起腐烂发酵后称之为有机肥,或直接将经过几天发酵后的人尿加水洒到莱地里。

    那年代种菜,都是用人尿,有机肥,没有化学污染,种出的菜特别甜嫩可口。

    现在种菜,都施化学肥及农药。吃时若洗不干净残存农药,就有点苦味。

    当年的有机肥是怎样做成的?

    记得1957年冬,我就读江门四中初二级,学校在郊区农村何氏祠堂。为准备明年春耕肥料,学校召集学生参加积肥劳动。

    将禾草、烂树叶、杂草、人畜禽粪堆在一起,再用塘泥巴盖上,经过一冬天发酵,明年春耕便成有机肥,施到田地里。

    塘泥含有很多腐烂物质,塘泥越黑,肥效越高,施到菜地禾田里,农作物生长快而茂盛。

    那时的学生,大多数是无鞋穿的,只有木屐,是晚上冲凉洗脚后才穿的。白天,学校不准穿木屐返学。即使最凛冽的腊月寒冻,都是赤脚返学。脚丫冻得红红的,碰到下雨天时,路上泥滑难行,脚丫更难受, 生了冻疮(广东人叫生萝白仔),返到学校,用双手柔擦了事。天气暖和,自然好了无事。

    早上读书,下午二点以后参加积肥劳动。村民将池塘水用人力水车抽干,但塘泥依然是湿湿的,学生们赤着脚走进池塘边,将一篸篸湿塘泥挑到田地边的路上,堆肥工作由村民做,学生只负责担塘泥。

    湿湿的塘泥粘着篸底,要用瓦片才能刮干净,但夹在篸缝中的湿泥就无法全部刮干净了。因而,光是挑一对篸就已经很重。足有十多斤。

    第一天劳动挨过去了,第二天劳动仍要继续。右肩已开始红肿,就用左肩挑。右左肩都红肿了,就用双手顶着担挑,减轻对肩膀压力。实在顶不住,就跑到厕所大便,偷懒了。那时,农村的厕所,多建装在池塘上,茅草木板搭的,很干净,无臭味,粪便落塘可喂魚,蹲在厕所里,风凉水冷。一蹲二十分钟,挨过了时间,继续干至收工。南方冬天天气须冷,但无下雨,天高云淡,有阳光。

    挨过了二天,第三天开始有点习惯,肩头仍有点痛,但咬牙挺过去了。好在每天劳动时间不长,仅二个多小时。

    积肥劳动干了几个下午,完成任务。继续读书。当年那种艰辛,实在难忘,那时年少,仅十四岁。休息几天只读书不劳动,肩头自然也好了。

    家在城市的学生,下午放学回家,还得帮家里做家务,挑水劈柴煮饭。那时候,煮饭烧柴草,市面柴草贵,城市学生放学回家路上,顺路拾些枯枝树叶回家煮饭。

    家在农村的同学,放学回家后,挑起罗簊到村前屋后,拾猪粪牛粪作肥料用,或到菜地浇水淋菜,到猪舍喂猪食。

    我们这辈40后、50后、6O后伴随着祖国的峥嵘岁月而成长,童年只有艰辛岁月,没有娇生惯养。带着红领巾,抱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理想,砥砺奋进,为中华大厦添砖加瓦。祖国今日之辉煌成就,有我们这代人的辛劳。

    正是:

    昔日艰劳非寻常,
    蹉跎岁月思忆详。
    锦绣山河尽翡翠,
    曾有我辈写华章。
    辛勤付出知多少?
    华夏辉煌心愿偿。
    讴歌祖国赞盛世,
    万紫嫣红伟业昌。

    二     大炼钢铁

    1958年8月,中央政府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空前大规模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要在15年左右时间,工业生产赶上和超过英国。

    响亮及雄心勃勃的口号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标语粉刷到各街巷墙壁。

    全民大炼钢铁,少不了学生力量。当年,我就读江门四中初三。学校在市郊白沙乡何家宗祠,校门前有条小沟通往天沙河。过了小沟是一片禾田,禾田前有一块小高地,当地村民在小高地上种些甘蔗,番薯等农作物。
    大炼钢铁工地就选在小高地上的一块空地。

    学校停课,全校师生参与大炼钢铁。当年在四中,劳动已成习惯。积肥、冬修水利、打泥砖、种菠萝、番薯、豆角、沙葛等劳动都干过。

    江门四中没有高中部,只有初中。我们初三学生就成了四中大炼钢铁主力。年纪较大的同学负责建造炼钢铁用的土高炉。

    炼钢铁用的原料,除了铁矿石外,还动员全市各家各户将大门铁闸,窗口铁枝拆除用作炼钢。以前,各家各户为防盜贼多在大门装上铁闸,在窗口装上铁枝。现在,天下太平,路不拾遗,这些铁枝在这场大炼钢铁运动中派上了用途。

    时值夏秋,天气闷热,我们十多位同学拉着几部四轮大木板车到市政府指定的单位运送砖、煤、耐火泥、铁矿石、木柴、禾草等炼钢原材料及建造炼钢土高炉用料。那年代是没有那么多汽车运输的。有部四轮大平板车运输,不用肩挑已是很好了。

    从白天做到晚上,除吃饭休息外,真的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干,按时完成任务。

    晚上,大街静悄悄。同学们推着装满炼钢用原料的大平板木车,快速前行。

    平板木车四个铁轮压着路上发出沉重隆隆响声。但同学们仍是有说有笑,都觉得很愉快。

    年纪大的同学留守炼钢工地,由老师指导建造土高炉,年纪小的同学赶着运送原材料。化了几天时间,一座几米高的炼钢铁土高炉砌成了。我们忙着将铁矿石、煤、废铁、柴草装入炉腔中。装上风箱后,点燃炉内柴火,封上出铁水口。几个年纪大的同学轮着拉风箱,往炉内送气。

    晚上,全体同学守候在炼钢铁土高炉旁。秋风阵阵,天高气爽,干了一天真的很累,我和几个年纪较少的同学在工地上的草堆里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嘈杂声吵醒了。听见老师说,钢铁炼成了。此时,天己亮,旭日初升,霞光四射。全体学生都围着土高炉呼叫。老师和几位同学扒开炉口,将炉腔里一块块黑色东西扒出来,老师说这是乌龟铁,我们也不懂,反正炼成铁了,值得高兴。

    乌龟铁就堆在土高炉旁,过了几天,学生们将这些乌龟铁送到市政府指定地点。我们也按时完成了下达的炼钢铁任务。也懂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劳动中增长了知识。

    一切又恢复正常,学生们又回到课堂上课了。

    坎坷岁月炼就了我们这一代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也为日后参与社会工作创下了良好扎实的精神基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6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早已远远将英国抛在后面。当年大炼钢铁的辉煌成就,不在于炼出多少钢铁,而在于炼出中华民族赶超世界的雄心壮志。

    当年大炼钢铁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永志难忘。

    正是:

    岁月蹉跎路艰难,
    人生坎坷过万关。
    少年炼就钢铁志,
    沙场征战度非凡。
    时光荏苒潇洒过,
    无私奉献不计还。
    华夏精神传后世,
    玉瑟瑶琴展新颜。

    三      东湖忆峥嵘

    假日,江门游乐最好的去处便是东湖公园。

    当你带着小孩或陪伴亲朋戚友,漫步江门东湖公园林荫下,鸟语花香;湖边栈桥旁观锦鲤追逐;闲坐石凳,凉亭闲目养神,清风拂面;看着俊男俏女在小舟泛艇荡漾碧波湖上,儿童乐园孩童欢笑;这美好的闲情景致,另人心旷神怡。

    但你可曾想到,江门东湖公园是怎样建成的?它包含了30后、40后老一辈江门人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如今这辈人都老了,但当他们闲庭信步东湖公园的时候,望着游人一张张笑脸,感到很欣慰。当年的艰苦付出,而今结了硕果。

    难忘那修建江门东湖公园环湖路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50年代中以前,江门市区唯一的公园是中山公园,但该公园太细少,仅有中山纪念堂及几个凉亭,也没有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更没有儿童游乐园,容纳不了多少游人。

    1959年12月初,在江门东湖公园门前,那时是一片荒山野坡地。由当年马市长召开开发东湖公园,造福江门人民的万人誓师大会。大会场就在当年山顶古庙门前的一大块荒坡地上,即现在港口路东湖公园正门。动员广大工人,学生,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劈山修筑环湖路。现在的东湖湖底,当年是一片片禾田菜地,周围环着小丘小山坡。

    时年,我就读江门一中高一(5)班,也与全班五十位同学参与至今难于忘怀的修筑江门东湖公园环湖路的艰辛劳动。

    市长点燃了一串长长鞭炮仗,炮竹声迴山振荡,震响云天,随后几千名劳动大军浩浩荡荡进入了各自的工地。
    当年,修筑东湖公园环湖路,以全市师生,机关干部为主力。参与学校有江门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技校、师范中专等,他们为江门市的繁荣作出了重大供献。

    1959年底,正是我国进入三年经济困难开始阶段。国家粮食供应紧张,凭票限量供应,一般家庭多数吃二餐,无吃早餐。

    为响应市政府开劈东湖修筑环湖路号召。一中高中部全部停课,全日参与劳动。初三、初二学生也参加。劈山筑路是项相当艰巨繁重体力劳动,为照顾学生,每天早上每个学生派二个米糠饼或蔗渣蕉头饼。即是将蔗渣蕉头粉碎,加入米糠米粉制成饼,淡而无味。但当时物质相当短缺,有点杂粮充饥,也算相当好了。

    吃完早餐,开始劳动。江门一中后门距东湖公园很近,十分钟路程。

    对于当年我们这班学生哥来说,经历过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等艰苦锻炼,劳动早已成为习惯。几多艰辛挺身而过,当年的情境,现代少年是难于想象的。我们这一辈人,唯一想法,就是不怕艰途,尽快将祖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环湖路筑在山腰下,市政府分配任务给学校,学校再将任务分批到各班,每班一段。

    锄头将山泥挖下,装入箩筐挑走,人扛肩挑,进度很慢。

    虽是冬初秋末,但南方太阳依然猛烈,脸上背上汗水直淌,工地上放着水桶装有凉水,供学生饮用。学生哥们劳动热情相当高涨干得欢,各班进行比赛,看那个班完成任务快。

    后来,不知是谁想出办法。用长长铁笔直扦入泥中,挖出窄长凵字形坑,形成一泥墙,几枝铁笔扦入坑中同时用力一曵,整壁泥墙倒了下来,比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要快多了。再用箩筐装上泥土。在半山腰架起一长绳直至山坡下洼地,将装滿泥土的箩筐顺绳子滑下去到洼地倒掉,这样,既减轻体力劳动,进度也加快很多了。

    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又马上赶回工地继续干。

    第一段工程化了一周完成,休息了一天,又分配第二段环湖路任务。第二段比第一段工程更艰巨,山坡小悬崖险峻,但有了前段筑路经验,高空吊绳运泥,筑路工程进度更快。大约半个月时间,全校基本上完滿完成市府分配的修筑东湖公园环湖路任务。全市其他单位也陆续完成筑路任务。一条崭新的环湖路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是通向幸福家园的天衢之路。

    但建造东湖公园整体工程远未完成,环湖路修好,仅昰工程开始,迈出了第一步。

    任务完成后,我班班主任赵汝基老师(后为特级语文教师),写词一首送给同学保存。

    忆江南 . 东湖畅想曲

    东湖好,满山荔丹红。魚游浅水鹅扑翼,橙黄桔绿物华丰,建设庆丰功。
    东湖好,月夜泛清风。湖心欢歌处处响,亭台楼榭花影动,山色有无中。
    东湖好,假日更兴浓。红男绿女穿梭过,柳荫花下人影动,留醉与山翁。

    翌年春天,开始在东湖周边的山上植树。工作量远没有筑路艰巨,不用停课。每周一次植树,还要定期浇水,保证种下的树苗成活。那时,湖里还没有放进水,湖底是大片大片的禾田菜地,市府分配部分菜地给学生种菜。我班种的是椰莱。

    那个代年,同学们基本上是无鞋穿的,只有木屐。晚上冲凉后才穿的。即便冬天在田地里劳动都是赤脚。

    学生们的雄心壮志,立志要将中华变成世界一流强国,改变过去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精神,远远战胜物质上的困难。正因为有了这坚强的一代,中华民族才得以克服一切困难,奋博前进,迎来了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

    环湖路修好,后续工程由江门劳动大学继续干,在湖周边种上花草树木,逐步兴建石拱桥、长廊、凉亭、苑院、栈桥。后又放进湖水,湖中养了锦鲤,逐步形成了秀丽的东湖公园。

    1963年,江门东湖公园形成初具规模,以后日益完善。从此,江门市民节日有了娱乐游玩场所,江门东湖公园陪伴几代江门人渡过欢乐的时光,至今,仍是江门市最大,娱乐场所齐全的艳丽公园。

    鹧鸪天  . 东湖峥嵘

    眺望东湖景致浓,沉浮往事傲苍穹。
    昔日菜田荒野地,今朝碧湖翠山峰。

    城乡变,岁月红,俊男俏女花丛中。
    讴歌共唱祖国颂,万紫嫣红舞东风。

    四         西江筑堤

    1962年夏,广东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冲跨了广东三水县白坭公社西江防洪大堤。浩浩混浊河水猛烈下泻,将堤边冲出一个深几米大深塘,河水夾着泥沙咆哮着向四野泻去,淹没了大片田野村莊。

    堤坝边村民早有防备,纷纷爬上附近高地躲避洪水。附近解放军部队闻讯紧急前往救灾,救护村民。

    洪水退后,村民们陆续回到村庄,重拾家园,整理农田,筑堤修路,加固堤坝。

    一方有难,百方支援。江门市政府一声令下,要求全市高中学生,赶往三水白坭公社抢修西江防洪堤坝。

    时年,我就读江门一中高三,7月高考完毕,等候高考放榜。

    1962年,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最后一年,当年大学入学率相当低,全国不足5%。

    那年代,我们青年学生,受党和国家教育多年,怀着共产主义理想,振兴中华梦,袓国需要就是自已的志愿。从不计较报酬,个人得失。义务劳动己成习惯,理所当然。从大炼钢铁、兴修水利、绿化植树、东湖公园兴建、西江大堤防洪抢险、样样艰苦工程,都有青年学生身影。都有40后、50后一代的功劳。

    8月上旬,时值盛夏暑热,我和江门一中高一(4)班三十多位同学及一中高中部全体师生,乘上开往三水县白坭公社花尾渡,赶往三水白坭公社抢修河堤大坝。

    船到三水白坭公社西江崩堤河边,那里早已有几千个农民及各地前往支援筑堤的百姓人群。河堤缺口已被泥土填满,正往上填高加固。但见河堤下被洪水冲出的一个几十米长,十几米宽的大深塘。可以想像得出当时崩堤洪水冲击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之威力。

    学生们就住在大堤旁临时搭建好的茅草舍棚里。用竹架起临时一排排的床,垫上禾草。同学们铺上自带的草蓆,就成了工地临时宿舍。

    马不停蹄,安顿住宿后即转入挑土筑堤劳动。但见河堤高十几米,宽也十几米,人们从附近的田地里铲上泥土用箩筐装上挑上堤顶。有人用木樁打实泥土。

    学生们肩挑人扛将泥土运上十几米高的堤顶上。也有几十人排成一长龙,將一篸篸泥土传上堤顶。

    时值8月盛夏暑天,酷热的阳光猛照大地,人们汗流夹背。经过几天挑坭爬坡,学生们的皮肤也晒黑了。正是,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当年学生的豪言壮語。

    饭是任吃的,餸是青菜罗白冬瓜加几片半肥廋猪肉,还有青菜汤。但劳动量实在太大,口干舌燥,饮水多,反倒无胃口吃饭。多饮汤。

    8月天,风云突变,有时瞬间下起滂沱大雨,全身湿透。雨水、泥水、汗水混在一起顺着裤腿流到地上,但仍坚持不懈继续干。

    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学生们才放弃劳动,跑回草棚避雨休息。

    这种超强体力劳动,实在太辛苦了,很多同学皮肤晒出水泡,少部分学生实在挨不住,病倒了,提前坐船返江门。能够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的,是学生中真正佼佼者了。

    十几天时间,完成超强任务,既没有表扬奖励,更无任何报酬,有的只是默默无私奉献。

    返江门后,高三同学静候高考放榜,几天后,红榜高放,我考入华南工学院。江门一中高考升学率达90%,排全省高考升学率第一名。

    当年之艰辛,如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中华民族30后、40后、50后、60后是优秀的一代,有了这一代人不屈不挠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于在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迎头赶上世界,成就辉煌。

    优秀的中华精神,必将承传下去,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岁月颂

    岁月蹉跎路艰难,
    人生坎坷过万关。
    少年立下凌云志,
    不忘初心度非凡。
    时光荏苒潇洒过,
    无私奉献不计还。
    华夏之魂传后世,
    玉瑟瑶琴展新颜。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