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史地 》 正文
  • 景贤书院【江门】何耀权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5113 次  |  2022-07-08

    1754年,正是清乾隆盛世时代,江门街及墟顶经济相当繁华,新会县官府遂在墟顶余庆里设立县丞署负责江门街税收工作。1760年在江门街创办了景贤书院,是当年官宦及江门街商贾人家为其子弟读书而设立的官方书院。也是江门街最早的官办学堂,贵族学校。

    景贤书院取名是景仰先贤之意。现在的书院路,因景贤书院而得名。

    同期,常安路西营门(西炮台),跃进路东营门(东炮台)同时设立。明确了江门镇范围,东跃进路,西常安路,北蓬莱山,南至蓬江河。

     

    1840年绘制的清代道光年间江门地图,景贤书院标在书院道中。

    景贤书院当初建成时是一座具有前中后厅,九间教室的祠堂式大院。民国初期,江门街拆旧建新,该大院也拆去,建成一座三层楼高的教学大楼,大楼前有操场,正门有围墙围着学校。

    江门一中前身是景贤书院,1928年,景贤书院设立中学部,改名为《江门市立中学校》。1934年中学部与景贤书院分开,中学部迁往蟛蟹山红楼教学大楼,曾名为《新会县立第二中学》,解放初与蓬江中学,缅香中学合并为《江门一中》,景贤书院改名为《书院小学》。1956年从《江门一中》分出《江门二中》,地址在一中蟛蠏山西边江佛公路旁的蛇山。

    江门一中红楼

      改革开放后,江门一中迁往江海区,江门一中旧址,改为《江门市景贤学校》。

    我曾就读书院小学,教学内容有国文,算术,音乐,图画等课程。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低年级课室在一楼,高年级课室在二,三楼。师资设备,教学质量均属全市最优。师资排第二位的是《江门镇一保》,解放后称《江门二小》,后改名为《太平路小学》,现已和《启明小学》合并,校址搬至《启明小学》。

       上面合照其中有一半师生是从江门一小(前书院小学)转入五小

        

                 江门市第四中学附属小学区重光同学毕业证

    解放后江门所有公立小学重新命名,书院小学(前身景贤书院)因是江门街最早办的公立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因而改名为《江门一小》,校长是赵锦泉,副校长是甄宝炽。1953年,学校教学大楼因是危楼,一小与五小(紫茶路小学)合並,全部学生、教师、书桌凳子黑板,教学设备,统统搬到五小,赵华杰任校长,赵锦泉任副校长,李若梅任教导主任,甄宝炽任副教导主任。原一小教学大楼柝了重建,新校楼与原教学楼不同。一年后重新组合师资招生,並改为《江门水上小学》。几年后,该校搬迁,现该校已被拆。在校址上建了一座六层大楼。水上小学,后与轻化小学合并,改革开放后又与其它小学合并,水上与轻化小学最终合并给其它学校而消失。紫茶路小学于1956年曾改名为《江门市第四中学附属小学》,一年后,四中迁往白沙何家祠,四中附小又改回紫茶路小学。而现在的紫茶路小学校址,转让给范罗岗小学。紫茶路小学在蓬江新区重新建校舍,比旧校舍规模更大,教学设备与师资更先进优秀。从紫茶路小学历史进程来看,可以讲,紫茶路小学的基因血脉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景贤书院。

    景贤学校依然在蟛蟹山。

    景贤书院,是江门街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二百多年来,分分合合,在江门教育系统中留下无数痕迹,其分出有关联的学校,很多成长为市,省有名气的优秀学校,培育出无数国家英才。

    《景贤》二字校名始终保存至今,就像一棵错综盘根参天大树,枝连叶茂,结出无数硕果,桃李满天下。她为江门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光辉历程永载史册。

     

    资料来源:本人亲历回忆,民国报纸,江门百年大事记。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