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亲友专区何氏研究 》 正文
  • 《庐江何录》引起的思考.何伟基撰

    编辑:system |   |  浏览量:8848 次  |  2016-08-18

    《庐江何录》引起的思考

    何伟基撰

    秦初置36郡,其中没有庐江郡。庐江郡是在后来分九江郡置。秦后期郡数超过36个已成史学界的共识。已知秦郡名称达到48个(随着田野考古发现,非常可能还有增多),但这48个郡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其中有些可能存在此废彼兴的承继关系,具体管辖地域或有不同。

    汉初承秦制。《前汉书·帝纪第一》:高祖五年秋七月(《前汉书·列传第四》则曰四年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淮南国的辖区是原秦朝的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后来淮南王英布反。平定后,改立高祖少子刘长为淮南王。文帝六年十一月,淮南王刘长谋反。平定后,将城阳王刘喜调为淮南王。文帝十六年,又将淮南王刘喜重新调为城阳王,并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刘长另一个儿子东城侯刘良此前已死且无后。其中庐江国的辖区兼有庐江郡、豫章郡。景帝四年(-153年),衡山王刘勃调为济北王,庐江王刘赐调为衡山王,撤消庐江国,恢复庐江郡和豫章郡。武帝元狩二年(-121年),废江南庐江郡,以其地分属豫章郡和鄣郡,秦置庐江郡到此为止,而以江北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

    秦置庐江郡境内有庐江,郡因江名。谭其骧先生在《秦郡界址考》中这样写道:“今青弋江于《汉志》曰庐江,江在汉初庐江郡界内,故郡以水氏,而庐江者,九江之分郡也。”后来在江北所置的庐江郡,虽然保存了郡名,但境内实际没有庐江,所以今天的庐江县境内是没有庐江的。庐江后来归入了丹阳郡。换而言之,丹阳郡的一部分旧属秦置庐江郡。而丹阳郡是武帝元封二年(-109年)以鄣郡改置。

    在《晋中兴书》今存辑本中“庐江何录”记载的第一人是何比干,但没有记载是庐江郡哪里人。“何比干,字长卿,武帝时为丹阳都尉。”关于何比干更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三》:“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六世祖比干,学《尚书》于晁错,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后迁丹阳都尉,因徙居平陵。”又见该传李贤注引《何氏家传》云:“六世祖父比干,字少卿,经明行修,兼通法律。为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狱无冤囚 ,淮汝号曰‘何公’。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天大阴雨,比干在家,日中梦贵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语未已,而门有老妪可八十余,头白,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渍。雨止,送出门,乃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子孙佩印绶者当如此算。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又生三子。本始元年,自汝阴徙平陵,代为名族。”

    在《何氏家传》中有两个时间的记述:1、“征和三年”(-90年);2、“本始元年”,(-73年)。公元前90年,何比干是58岁,倒推可知,出生于公元前147年,即汉景帝刘启中元三年。平陵是昭帝的陵墓,置平陵县当在始元元年(-86年)以后。公元前73年,依据《三辅决录》得知何比干在八个儿子的伴随下迁往平陵,在原居地汝阴只留下一个儿子。汝阴,即今安徽省阜阳市。平陵,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史学家通常认为何比干是汝阴人,但汝阴既不属于江北的庐江郡,更不属于江南的庐江郡。为什么《晋中兴书·庐江何录》记入何比干呢?如果《晋中兴书》今存辑本没有辑错,自然就是《晋中兴书》原书的内容。如果《晋中兴书》也没有记错,那么,汝阴可能是何比干的籍,而何比干的贯当是庐江郡,但未知是江北的庐江郡还是江南的庐江郡。另一种可能是何比干担任的丹阳都尉,就是公元前109年以鄣郡改置的丹阳郡都尉,居住在丹阳郡旧属秦置庐江郡的那部分区域中,因此而归入庐江郡何氏。问题是丹阳郡远离平陵,不可能“后迁丹阳都尉,因徙居平陵”。只有丹水以北的古丹阳才近平陵,但古丹阳非郡,不可能设都尉之职。笔者认为:何比干先是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在武帝时是廷尉正,后迁丹阳郡都尉,再后调任丹水以北古丹阳地区的官职(很可能是扶风郡都尉),才迁徙平陵,因混淆了两个丹阳,且很可能还是都尉之职,而导致《后汉书》漏记何比干在扶风郡的具体官职。而古丹阳地从来都不属于庐江郡。《前汉书·帝纪第八》:“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作为二千石的丹阳郡都尉何比干就是因此应诏迁徙平陵的。

    《晋中兴书·庐江何录》余下所记都是庐江灊人何准家族的成员,已经是晋朝人物。暂时没有发现何准是何比干后裔的存世史籍确证,而何准的先祖可以上溯到东汉末的何他,但缺乏何他的籍贯记载。何他的儿子何祯(或作何桢)则有明确的记载:庐江灊人。庐江灊是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东北,地属西汉江北的庐江郡。

    何比干之后、何他之前出现在庐江郡的是何寿的兄子(即侄子)。《前汉书·列传第五十六》:“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在扬州刺史部辖下的庐江郡担任长史之职,实际不能确定就是庐江郡人,更不能因此而推定庐江郡长史之叔何寿就是庐江郡人,但史学家通常认为何寿是庐江郡人,或是根据《庐江何录》与《东观记》作出的推定。《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三》李贤注引《东观记》曰:“何脩生成,为汉胶东相;成生果,为太中大夫;果生比干,为丹阳都尉;比干生寿,蜀郡太守;寿生显,京辅都尉;显生鄢,光禄大夫;鄢生宠,济南都尉;宠生敞。八世也。”而何寿与何武的生疏,可以证明何武的亲弟弟何显,与何寿的儿子何显不是同一个人,否则,何武也是何寿的儿子,父子关系仅仅记载成“同姓”关系,亲疏之别相差也太大了。又通过《前汉书·帝纪第六》的记载可知:刺史部十三州是元封六年(-105)始置。其时,江南的庐江郡早已被废。虽然庐江郡长史确实生活在江北的庐江郡,但还是不能等于籍贯就在于此。

    何比干籍贯之谜是关键,若要成功破解,必须找到能够排他的确证。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