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名人 》 正文
  • 何子渊:满门忠烈 光照前列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6398 次  |  2016-10-07

    广东兴宁市石马镇马下村,辛亥先贤何子渊的故居就坐落于此。这是一座建于1927年的三堂二横的客家古民居,门口“光裕庐”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由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题赠的“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悬挂堂中。

    1

    陪同记者采访的石马镇人大秘书谢胜宏告诉记者,1921年,孙中山特地授意于右任给何子渊作的一副春联依然挂在上堂:“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

    谢胜宏介绍,何子渊是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之前的一次重要起义—-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之一。辛亥革命时他又送六弟何贯中参加了北伐军(1920年在惠州平叛时壮烈牺牲),女婿梁世骥是国民党起义将领。何家,可谓忠烈之家。

    教育革新 救国图强

    何子渊的孙子何皎云说,祖父1881年参加嘉应州院试,获甲等第一名,录为廪生,随即赴兴宁县衙履职。1883年,因“少年老成,办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学,专职督导全县的教育工作。

    2张发奎当年为“光裕庐”题写的匾额

    1884年3月,何子渊从广州出发,自费乘货轮赴美游历、考察基础教育兼茶叶贸易,同年归国,矢志“教育革新、救国图强”。1885年6月,他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宇南洞小学”,自任校长,并亲自给学生授课,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画、唱歌、体操、劳动等课程。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何子渊深感国力衰微,吏治腐败,便跟反清组织“洪门会”取得联系,并秘密加入洪门,被同门中人尊为“渊公”。

    致力新学的同时,何子渊还在进步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同盟会早期领导人何天炯、何天翰,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辛亥革命志士何贯中,黄花岗起义烈士陈文友等人都曾经师从何子渊。历史学家罗师扬为此曾赞扬何子渊:“积学通方,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

    31906年何子渊等创办的兴宁县立中学(兴宁一中)老校门

    1903年冬,何子渊与萧惠长等人创办兴民学堂,第二年又与陈少岳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为后来成立的同盟会及兴民中学、兴宁县立中学(兴宁一中前身)培养了大批人才。“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后,仅兴梅两县便有200多人入会,这不能不归功于何子渊他们早年的教育革新。”谢胜宏说。

    策划起义 屡败屡战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磊说,谈到辛亥革命,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广州黄花岗起义。其实,1907年由许雪秋、何子渊、萧惠长等同盟会骨干成员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大大超过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当时,潮梅地区响应者多达5000余众,震撼全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先声。

    4何子渊的孙子何皎云在箭竹顶讲述当年爷爷在这里策划黄冈起义的故事

    何皎云带记者从何子渊故居出发,驱车沿盘山公路行驶四公里后,又徒步爬山四十分钟,来到一处称为箭竹顶的山冈。他说,这里就是何子渊他们当年策划潮州黄冈起义的地方。

    箭竹顶茶场是何子渊家的祖传产业,地僻山高,外人轻易不敢涉足,正是革命党人畅谈国是的理想场所。但凡有重大事项要最后敲定,大家都到箭竹顶协商、拍板。当年,这里曾有间茶寮草堂。

    谢胜宏说,1904年,何子渊与萧惠长、江柏坚、姚竹英等人在这里筹划潮州黄冈起义,次年以修筑铁路为名聚众千余,约期“举事”,但因消息泄露而失败,史称第一次黄冈起义。

    1907年5月22日,孙中山指派许雪秋、何子渊等人,再次领导发动第二次潮州黄冈起义。余既成等聚集200余党人于黄冈城外起事,经一夜血战,攻克黄冈,成立军政府。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但这次起义事出仓促,终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

    何皎云说,起义失败后,何子渊、萧惠长、江柏坚、姚竹英等随即返回梅州,在箭竹顶茶场隐蔽达半年有余。在何子渊等人的疏通担保之下,遇险党人得以脱险。

    1909年,何子渊又与萧惠长、张花谷、江柏坚等10余人商定向外侨借枪,准备在梅县揭旗起义。后因泄密而失败,撤退时何子渊冒险殿后掩护,险遭不测。不久之后,何子渊他们又与同盟会早期领导人何天炯、何天翰等致力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参与震惊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

    谢胜宏告诉记者,屡败屡举,正是何子渊等人革命意志坚定的体现,因而在梅州客家人中备受尊重。

    听从指示 兴办实业

    1921年初,何子渊被兴宁县刚成立的议会政府推举为代议长,同年底议会正式选举时被公推为议长。他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鸦片、禁赌博等方案,并得以实施。

    谢胜宏说,就在这一年4月中旬,何子渊携两箱上等箭竹顶茶赶赴南京,拜见正在筹划实业建国的孙中山。两人相见,感慨良多,合影留念后,孙中山特地为何子渊题字:“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自珍,箭竹顶茶。”他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回来后大办实业,为革命筹措经费。

    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后,他奉孙中山电召赴穗。孙中山谈到,现在军政府经费极度困难,必须通过兴办实业来解决财政困难。早些年,孙中山曾在潮梅地区考察过矿业,认为梅州的“?坑钨矿”极具开采价值,希望何子渊回去把这个矿办起来。

    何子渊临危受命,欲赶回梅州筹办“?坑钨矿”。临行时,本家族侄何天炯来送他,谈到军政府连拍一封电报的钱都很困难时,何子渊毫不犹豫地将随身携带的300大洋全部捐出。

    谢胜宏说,经兴梅两县县长保举,何子渊出任“?坑钨矿”董事长。但由于该矿地处兴宁、梅县两地交界处,而两县山民历年为山林之事发生纠纷,成为办矿的重要障碍。

    “何子渊因为很早出来做官,为人又谦和讲理,民间发生重大族姓斗杀时,都指名要他去调解。为此,他依靠自己的威望,多方奔走、说和,成功解决了两县多年的山林纠纷。次年,矿山投产,盈余源源不断地输进国民政府的财政系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停产。”

    正是因为何子渊办起了实业,1925年春,为平息陈炯明残部的窜扰,东征军光复兴宁时,他与县长罗师扬才能带粮、带物、带钱慰问东征军全体将士,并在短期内筹募到两万大洋军饷及大批物资。

    兄弟同盟 满门忠烈

    何皎云介绍,何子渊的革命情怀,深深影响了他周围的亲友。有几件事可以佐证:

    一是让二弟何子韶担任革命党联络员。

    同盟会期间,何子渊在石马镇石马圩“光记”商店对面开了一间“东汉茶庄”,营业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二弟何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总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而在“光记”旁边,还有何子渊的另一建筑“渊庐”,面积约50多平方米,专供在石马中小学上学的子孙寄宿及革命党人临时落脚之用。

    二是将六弟何贯中吸引进革命队伍。

    1905年,何子渊送六弟何贯中到“广东陆军小学”深造,翌年将回家探亲的何贯中吸收为同盟会会员,并亲自主盟。“切肉连皮,兄弟同盟”的义举,在嘉属同盟会员中一时传为佳话。

    武昌起义当天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何贯中,为阻止清军南下,第一时间将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当他们得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军后,更是日夜兼程赶来参战,何贯中被委任为营长。1920年,孙中山召援闽粤军回师驱逐桂系军阀,时任粤军独立营营长的何贯中锐不可当,不料在惠州淡水被桂军重重包围,身负重伤牺牲。

    三是送儿子女婿上抗日战场。

    三子何尚文,原是教师,在父亲鼓励下,后来考入黄埔军校,先是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少校军需主任,后又参加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前线英勇杀敌。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统治,解甲归田;四子何尚周,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参军,抗战期间参加了“广州保卫战”和“粤北大会战”等,后来在兴宁起义后回乡;女婿梁世骥,是十九路军高级军官,淞沪抗战时身先士卒。抗战胜利后,他也不满蒋介石的统治到了香港,加入农工民主党。解放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主任。

    谢胜宏说,用“满门忠烈”来形容何家,一点也不夸张。

    生平简介

    何子渊,1865年生,广东兴宁人,先后在当地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6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咨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去世。

    5辛亥革命先贤何子渊先生

    专家评说

    本栏目学术顾问、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立人:

    实业翘楚  革命世家

    清末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智未开,仁人志士,或投身革命,或创办实业,或振兴新式教育,虽侧重点各有不同,而救国之志则一。这些多方面的努力,虽在当时屡经挫折,未能计日程功,终究艰难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涓涓细流,终成大江大河。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在世界上举足轻重。追本溯源,我们必须感谢这些仁人志士。而集革命家、实业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奇才何子渊,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何子渊不仅为中华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还贡献了自己的兄弟子婿,他的家族不愧为革命世家。尽管在他去世之后,这个家族曾受到急风冷雨的吹打,然而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在霾消雨霁、彩彻云衢的今天,何子渊及其家族诸贤的令名,将永为我们怀念。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幸智敏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