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沿市中区凤鸣乡村道转过几道山弯、翻越几座山梁,到达“三边冲村”三组“龙居山”山坳,就可看见繁茂树林间有一座飞檐翘角、残垣断壁的建筑群,它在路边新建村舍的对比下,显得破败、沧桑。这些建筑就是始建于元末、兴盛于明清,当地望族何氏的家庙——何家寺。
何家寺山门外左侧有一座四柱三门、高约5米的石牌坊,不远处有两座巨型石狮。坊门正中是“复觉寺”寺名题刻,两旁横额为“爵禄重开”四字,中联为:“踏入这步元关,摆脱云鞋雨笠;跳出几层禅障,消受绿水青山。”石坊背面分别有“楚王宫”、“龙居山”题刻,中联:“金碧晃层霄,千丈楼台千丈日;岩峦添罨画,一重花木一重丘。”“浣得新纱供彩笔,携来残月补春云。”……这些耐人寻味的撰联,出自教谕、举人、县令等手笔。细读这些楹联并举目四望,相对完整的古寺高墙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当地村民都知道“十八罗汉朝凤凰”的故事。据说在何家寺山门正前方,翻过几座山头,就能看到一座似凤凰头的山。早在元末时期,有个名叫“然雀”的朝廷命官因犯错被发配到此。因他学识高、善堪舆(风水),发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出家当和尚并在此兴建庙宇,庙内塑的十八个罗汉正对凤凰头。然雀的事,山后墓碑上有记载,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数块大碑被生产队做了存储糖浆的石缸。
二
进入杂草丛生的何家寺院内,风火墙、围墙高耸,一座近年修建的红色机制瓦平房与原厢房连在一起,大院更显残破死寂。
73岁的雷久仁是平房主人,他自解放后随父亲迁入寺内至今。几年前因老房子朽蚀严重,便在原址上建了新房。他小时在上寺读书,依稀记得房顶大梁上有“大元朝X年X月建”的墨笔字。
据《内江县文史资料》载,何家寺建于元末明初,为本地望族何氏的家庙。在明朝洪武年,香火日益鼎盛,建了上寺(馥堂寺)、下寺(复觉寺)、大佛殿等。乡名宦、进士、工部尚书何起鸣录有《大乘》经书七部藏于藏经楼。坊间曾有一说,该寺因何起鸣而成为何氏家庙,称“何家寺”。
清顺治年,寺庙晨钟暮鼓,香火更旺,建了“关王殿”。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何家寺又先后进行扩修,增建高约5米的青砖外墙,寺内面积约18亩,成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颇具规模的一座大型寺庙。每当节日庙会,善男信女云集,热闹非凡……
在雷久仁的记忆里,1952年正月十五是何家寺最后的辉煌。那一天,数千人进寺烧香还愿,寺庙内外水泄不通。这届庙会结束不久,圣水寺雇佣了几十匹骡马,驮走了藏经楼大量经书。土改时期,寺内成为凤鸣乡政府的办公用房,部分厢房分给农户,大殿成为储存张家、白马、靖民、永安片区的粮仓。1957年,乡政府办公室外迁并撤粮仓,随后创办了内江县农中,约800名学生在此就读,但两年后因农村劳动力短缺停办。
三
在村民们的记忆中,原山门立柱上曾有一副对联:“莫扫花阴,任人醉后携云卧;长扃蕤锁,累我归来待月敲。”另还有本乡著名人士、清嘉庆举人、崇庆州学正刘稚题书“月光满地,花影弥天”等木刻对联。这些珍贵的集句联语,都是写意的何家寺风貌和人文气质,可惜早已不见踪影。
三边冲村三组组长吉腾顺今年70岁,小时也在寺内念书。他介绍说,寺庙损毁最严重的一次是1975年,乡农机站和学校建房但资金短缺,便拆馥堂寺、藏经楼、大佛殿、十二殿及亭台楼阁等木料补充……支撑建筑的108根圆石柱及形态各异的柱础也全部被毁,寺庙就此七零八落。之后,住户陆续外迁,现仅有3户人家不足10人在里面延续着“香火”。但庆幸的是,近年来常有旅游爱好者、摄影家、画家前来采风,区文管部门专业人员也曾数度前往提出保护意见,村民的保护意识已有所提高。
站在何家寺后山上,青砖老墙下的四合院、青石院坝、围墙、风火墙、檐角高翘的脊饰与青山绿水交织,历史与文化气息在残破的“老房子”里弥漫,寺内现存的一副楹联浮出来:“大会无遮,虫臂鼠肝皆佛子;空门不碍,天心水面是禅宗。”
在这座始建于元末、兴盛于明清,迄今约650年的寺庙中,聆听过往的逸事,领略曾经的辉煌,感悟先贤治家兴业、赏景赋诗的精神和情操,受益匪浅,不亦乐乎!
何家寺外传
明朝嘉靖年,内江人何起鸣是继赵贞吉之后的又一杰出才俊。凤鸣乡何家寺为家庙,何起鸣所录《大乘》经书藏于此,这背后有多少故事?
东兴区高桥镇凤庙村有一个名为“旦家沟”的地方。民间传,明朝中叶,当地何姓人家有何起凤、何起鸣两兄弟,自幼聪慧,念书成绩优异。尤其何起鸣经乡试、会试、殿试,官至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后来,人们为赞扬两弟兄功成名就而出资建庙,取名“凤鸣庵”。大约在1946年,庙里办起了学校,名为“凤鸣小学”。后来,村民还在田里掏出了两块雕刻精美的石头,上面分别刻有“凤”、“鸣”二字……据说,现在这个村还有何氏后裔。
而在经开区交通镇前进村,有一个地名为“太子碑”,不远外还有一座小型水库叫“太子湖”。当地人说,这都是因明朝进士何起鸣而得名,因为他的墓就在村里。古人归葬讲究“落叶归根”,所以,何起鸣当是交通镇人。对这一说法,市中区文管所所长万立新表示认可。
而何家寺所在的“凤鸣乡”,当地人称历来就用此名。但问及与何起凤、何起鸣有无内在关系,回答是:“一无所知,现当地也无何姓人氏。”
“凤鸣乡”、“凤鸣庵”、“凤鸣小学”、“太子碑”、“太子湖”,这些真实存在的地名是否因何起凤、何起鸣兄弟而来?何起凤是什么身份?他们的老家在哪里?与何家寺究竟是什么关系?史料上没有记载,内江从事文史研究的人也大多不清楚。
以上这些话题,看似与“何家寺”主题不着边际,但细细想来,把沉淀在历史中一些有趣的“野史”挖出来,期待相关人士去发现、整理;更希望社会增强“老房子”保护意识,这对于“文化底蕴厚重的内江”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事。
【来源:微信最内江。】
相关文章
文章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