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何氏文化何氏科教 》 正文
  • 中国科学院何姓院士名单

    编辑:admin |   |  浏览量:12742 次  |  2017-10-22

    何姓中国科学院院士

    01
    何泽慧

    何泽慧,核物理学家 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2011年6月20日逝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02
    何作霖

    何作霖,矿物学家。1900年5月5日生于河北蠡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9年10月获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7年11月17日逝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专长光性矿物学、岩组学、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工艺岩石学等研究,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先应用X光进行岩组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白云鄂博铁矿含有稀有金属和稀土矿物。从事镁质及耐火材料平炉底砖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对鞍钢的生产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曾设计变温盒,利用弗氏旋转台进行矿物折光率的双变法测定,并进行X光岩组学研究。

    03
    何炳林

    何炳林,高分子化学家 1918年8月24日生于广东番禺,2007年7月4日逝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南开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并曾兼任青岛大学校长等职。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早期研究领域为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支持创建了南开大学化工厂,先后研制出几十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包括从矿里提取原子弹原料铀的交换树脂,为我国核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8年后研究工作扩展到生物高分子,如利用反应性高分子拆分D,L-氨基酸、酶的固定化、药物控制释放、血液净化等。近年又在高分子负载金属催化方面开展了研究,成功地应用于催化氢化和氢甲酰化等反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04
    何祚庥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27年8月24日生于上海,籍贯安徽望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捣(c)获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新体系。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关马列主义哲学问题。近年来,转向宇宙论、暗物质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中微子质量问题、粒子的可分性、场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质性、宇宙有无开端、宇宙大爆炸从何而来、量子力学的测量过程是否必须有主观介入等问题,澄清了对这些问题认识上的一些模糊观念。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05
    何国钟

    何国钟,物理化学家 1933年5月5日生于广东南海。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化工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曾从事固体粒子流态化基本性质及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的实验研究。60年代开展固体和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有新见解。70年代开展强化学激光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千瓦级连续波燃烧驱动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我国第一批分子束实验研究成果。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06
    何鸣元

    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 1940年2月8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ELSEVIER出版社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编委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致力于将科学认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领域形成创新和发明。申请中国专利96项,已授权45项,其中部分获取国外专利。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合成与改性的新方法并开发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解决我国重油裂化、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新标准汽油生产等技术难题作出了贡献。其中ZRP系列分子筛于1995年被国家科委评为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07
    何积丰

    何积丰,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43年8月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起,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将规范语言与程序语言看成是同一类数学对象。接着又提出了采用“关系代数”作为程序和软件规范的统一数学模型,使得关系代数可用来描写程序的分解和组合过程,直接支持软件的开发。在数据精化方面,给出了处理非确定性程序语言数据精化的完备方法。1995年,在总结了多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C.A.R.Hoare提出了程序设计统一理论和连接各类程序理论的数学法则。还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论沟通几种程序语言,以及非确定性数据流的数学模型及代数定律。近年来,研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为减少系统芯片设计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08
    何满潮

    何满潮,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1956年5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籍贯河南灵宝。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1985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获比利时MONS大学名誉博士。

    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概念及分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采矿岩体力学实验室。通过大量实验揭示了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的成灾规律;提出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的理念,通过系列实验定型了恒阻大变形锚杆(索)序列产品,成功应用于矿山工程实际,在“缓变型”和“突变型”两类大变形灾害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奖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09
    何雅玲

    何雅玲,女,工程热物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63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市,籍贯陕西西安。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8年和2002年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热能高效传递、转换、利用及数值模拟的研究。在传热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面,构建了微观-介观-宏观统一计算框架、发展了跨接微观与宏观的LBM方法;在强化传热方面,揭示了高效低阻的物理机制,发明了多项强化传热新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提出了将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与有限容积法耦合设计太阳能吸热器的新方法,发明了改善热流密度均匀性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领域得到应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文章分享到: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赞助我们   | 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14 何氏宗亲网_何姓家谱网  www.heshi8.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ICP证:粤ICP备12009996号

    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和何氏宗亲提供,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说明,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服务何氏宗亲凡有心支持家族网站发展捐赠家谱资料的宗亲请联系站长

    站长:何振富   E-mail:hzfhins@qq.com  QQ/微信:254429731    

    主编:何伟基   网名:源流长(原百度何吧吧主)   QQ:2675799374